《杭锦旗就业促进行动方案》围绕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从发展驱动、服务优化、群体帮扶、效能提升等方面制定了具体举措,以下是详细解读:
一、核心目标明确
方案设定了阶段性就业目标:
到2025年,城镇新增就业600人,农牧民转移就业6000人;
到2027年,城镇新增就业不少于1800人,农牧民转移就业不少于15,000人,旨在推动就业规模与质量双提升。
二、四大工作任务聚焦就业全链条
(一)以经济发展带动就业扩容
产业与就业协同:将就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把就业岗位创造能力作为项目评估指标,构建“产业、企业、就业”联动机制。
重大项目拉动就业:重点推进库布其新能源等重大项目,2025年底前带动新增就业岗位800个以上,优先吸纳本地农村牧区劳动力。
服务业挖潜:通过“文旅+”“绿色经济”等领域,2025年挖掘新就业岗位1000个以上,发挥服务业就业“蓄水池”作用。
市场主体培育:落实惠企政策(如创业担保贷款、税收减免等),2025年底力争市场主体突破1.9万户,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数量均有明确目标,以经营主体增长带动就业。
(二)优化服务提升就业匹配度
技能培训精准化:推行“岗位需求+培训+补贴+就业”模式,对重点群体培训后3个月内就业的,给予100元/人/天生活费补贴;打造旗级培训品牌的单位奖励5万元,2025年计划培训重点群体440人以上。
技能人才激励:对“鄂尔多斯工匠”奖励5万元,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补贴5万元;每年举办职业技能竞赛,获奖人员最高奖励5000元,助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人力资源服务扶持:经营性机构成功推荐产业工人就业达30人以上的,按500元/人补贴(最高50万元);推荐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的,按800元/人补贴,促进供需对接。
(三)重点群体就业保障
青年群体:通过“1131”帮扶机制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率超90%;企业招用应届高校毕业生等群体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的,给予3000元补贴;2025年计划组织就业见习80人以上,见习示范单位最高奖励20万元。
困难群体:对就业困难人员(如大龄失业者、零就业家庭)提供社保补贴、培训补贴,2025年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40人。
特殊群体:2025年计划培训退役军人、妇女、残疾人60人以上,新增就业20人以上,拓宽其就业渠道。
(四)公共服务效能升级
访企拓岗:人社及行业部门与企业“一对一”对接,解决用工、政策落地等问题。
创新服务:通过线上线下招聘会、“直播带岗”等方式常态化送岗;在锡尼镇等打造2处就业服务站点,实现“家门口就业”。
权益保障:规范零工驿站管理,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打击拖欠工资、虚假招聘等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三、保障措施
成立由副旗长任组长的工作专班,统筹多部门协同推进,确保政策落地;同时加强宣传,总结典型经验,为就业促进行动提供组织支撑。
该方案通过“发展增岗、服务稳岗、政策托底”的组合拳,既着眼产业发展拉动就业,又聚焦群体需求精准施策,旨在全方位推动杭锦旗就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