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计划  -  历史规划

杭锦旗“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

    

                           

    

  第一章 规划总则 

  一、规划背景 

  二、规划依据 

  三、规划期限和范围 

  (一)规划期限 

  (二)规划范围 

  四、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指导思想 

  (二)规划原则 

  (三)规划任务 

  ()规划性质 

  第二章 优势条件 

  一、整体环境 

  (一)全旗概况 

  (二)文化发展现状 

  二、文化资源分析 

  (一)历史沿革 

  (二)主要文化资源 

  (三)历史文化遗迹 

  (四)传统文化 

  三、文化定位 

  第三章 思路目标 

  一、基本发展思路 

  二、具体发展思路 

  三、发展目标 

  四、发展水平 

  五、发展阶段 

  (一)整体推进 

  (二)全面提升 

  六、发展战略 

  (一)实施“文化塑旗”战略 

  (二)实施“人才强旗”战略 

  七、发展特点 

  (一)体现民族地域特点 

  (二)体现时代特点 

  第四章 总体布局 

  一、一核 

  二、二中心 

  三、三个带 

  四、保护区 

  五、五个园区 

  第五章  主要工作项目 

  一、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创建全国文化先进旗 

  (二)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三)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四)繁荣群众文艺创作 

  (五)机构经费落实 

  二、文艺精品创作演出 

  (一)任务指标 

  (二)加强乌兰牧骑建设 

  三、文化遗产保护 

  (一)文物保护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四、文化艺术交流 

  五、文化市场管理 

  (一)实现目标 

  (二)重点工作 

  六、文化产业发展 

  (一)文化创意业 

  (二)文艺演出业 

  (三)文化娱乐业 

  (四)广告会展业 

  (五)民族工艺产品业 

  (六)影视业 

  (七)文化体育产业 

  第六章  综合协调 

  一、重点与整体相结合 

  二、文化与科技相结合 

  三、文化与旅游相结合 

  四、政府主导与社会介入相结合 

  第七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文化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加强文化政策法规建设 

  三、注重人才队伍建设 

  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五、加大文化建设投入 

    

    

  第一章  规划总则 

  一、规划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任务。这对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文化发展状况是民族风貌、时代思潮的集中体现,既是社会的风向标,也模铸着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象。当今世界,文化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衡量社会民生幸福的重要指标,文化的发展关系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的十八大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充分挖掘杭锦旗的历史文化资源,推动文化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对加快杭锦旗实现民族文化强旗的建设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杭锦旗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具备较好的基础,文化资源丰厚、种类多样、品质特殊,发展前景广阔。为进一步引导和加快全旗文化建设,明确文化发展目标思路和重点任务,编制《杭锦“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二、规划依据 

  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中共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 

  3.鄂尔多斯市委三届五次、六次、七次会议精神 

  4.《鄂尔多斯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规划》 

  5.《鄂尔多斯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办法》 

  6.杭锦旗第十六届五次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杭锦旗第十三次党代会工作报告 

  7.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8.《内蒙古自治区贯彻落实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实施意见》 

  9.《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3年—2020年)》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13.《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三、规划期限和范围 

  (一)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十三五”时期,即2016年—2020年。 

  (二)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杭锦旗所辖行政区域,总面积1.89万平方公里。 

   四、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自治区党委九届十四次全委会议和市委三届五次、六次、七次全委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凝心聚力谋发展、创新创业促赶超,加快推进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向构筑社会资源优势转变,文化建设由资源型优势向综合型优势转变。建立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业运营机制,全力推动全旗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努力把杭锦旗建成民族文化强旗和民族文化名旗,为全面建成较高质量的小康杭锦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二)规划原则 

  杭锦旗文化建设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理论为指导,统筹区域文化、城乡文化协调发展;坚持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把建设文化强旗作为总体目标;坚持把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作为努力方向,坚持实事求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方针,加快对社会影响大的基础性、战略性文化工程建设步伐;坚持以维护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根本任务;坚持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作为发展动力,推动文化跨越式发展;坚持社会效益优先,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创新文化发展和传播方式,培育发展新兴文化业态和消费群体;坚持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其具体规划原则为: 

  1.高位规划、低位着手原则; 

  2.切合实际、长远发展原则; 

  3.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原则; 

  4.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原则; 

  5.文化与旅游、科技融合发展、综合发展原则。 

  (三)规划任务 

   全面分析杭锦旗文化发展资源基础与实际需求,提出杭锦旗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战略目标、功能布局、重点建设项目和开发时序等。 

  (四)规划性质 

  本规划是2016年—2020年杭锦“十三五”时期文化建设指导性文件,是杭锦旗委、旗政府在发展本地区文化的过程中实施宏观指导和科学决策的依据。 

  第二章  优势条件 

  一、整体环境 

  (一)全旗概况 

  杭锦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西北部。全旗辖7个苏木镇(管委会),总面积1.8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4.6万。2015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9.6亿元,增长9.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2.1亿元,增长1%;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3716元、14258元,增长7%、7.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5.1亿元,增长1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5.8亿元,增长7.8%。杭锦旗地跨鄂尔多斯高原与河套平原,黄河自西向东流经全旗242公里,库布其沙漠横亘东西,将全旗自然划分为北部沿河区和南部梁区。梁外区以草原和天然林保护区为主,草原辽阔,草质优良,并盛产多种野生绿色食品,是自治区重要的草原生态畜牧业基地;沿河区属于黄河冲积平原,水源充沛,土壤肥沃,是自治区高效农牧业基地。 

  杭锦旗地域辽阔、资源富集、物华天宝,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全旗交通便利,初步形成了以锡尼镇为中心的纵贯南北、连接东西、水旱相通的交通网络。电力、天然气资源丰富,移动通讯覆盖全旗,基本形成了以中心城镇为核心、工业园区为骨干的功能互补的城镇网络群。当前,杭锦旗正以转型发展、富民强旗为主线,以建设扶贫开发示范区为重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稳增长、促转型、夯基础、惠民生,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为全旗文化建设提供有利条件与环境。 

  (二)文化发展现状 

  “十二五”期间,杭锦旗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旗为载体,加快建设全旗文化网络,新建旗嘎查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43个、文化宫1座。文化馆达自治区县级三级馆,图书馆为自治区县级三级馆,旗内建有博物馆2座;建立苏木镇(管委会)综合文化服务中心7个,嘎查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76个,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3个,家庭文化45户;建立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7个服务点,建有草原书屋88个,基本形成覆盖全旗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旗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有21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自治区级4处,市级5处,旗级10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3个,其中国家级1个、区级3个,市级9个。代表性传承人30人,自治区级4人、市级26人。 

  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艺创作成绩显著。成功举办了五届杭锦文化日活动,举办了千峰骆驼文化节暨沙冬青文化节,每年开展“春节·元宵节”“母驼圣火祭祀”“珠日格马奶节”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旗乌兰牧骑被评为自治区一类乌兰牧骑,曾获得自治区乌兰牧骑艺术节金奖。全旗有39支业余文艺队活跃在城乡。出版发行原生态民歌《古如歌》《蔚蓝的天空》等系列音响制品和《杭锦阿拉格苏勒德》《鄂尔多斯杭锦婚礼》《鄂尔多斯古如歌》《杭锦蒙古地名》等系列文献书籍,民族文化得到有效传承和发展,地区知名度不断扩大和提升。全旗以“鄂尔多斯草原文化产业园”为标志的文化产业有序推进,七星湖等文化产业园区产生广泛影响。 

  二、文化资源分析 

  (一)历史沿革 

  杭锦在古代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游牧之地,春秋战国时期,杭锦旗境内为匈奴游牧地。1973年,在杭锦旗阿鲁柴登发现春秋晚期和战国晚期的匈奴墓葬,出土著名的匈奴金冠,闻名遐迩。据文献记载和考古证明,杭锦旗境域在春秋战国时期为林胡、楼烦之地,秦时属新秦中之东,上郡之西北,两晋十六国时为后秦辖地,后入郝连夏置畿内属地,后魏时为统万镇及夏州之地,隋唐时为榆林郡所属,宋为西夏之地。元代,杭锦旗境域属陕西行省的延安路和甘肃行省的乌刺海路。明初属东胜,后为成吉思汗十五代子孙巴图孟克达延汗后代世袭统治。16世纪中叶,鄂尔多斯万户衮必力克莫日根济农的三子卫达尔右翼达拉特杭锦和墨日更巴罕二部。公元1649年(清顺治六年),清朝在鄂尔多斯设盟旗,卫达尔玛的第四代后裔小扎木苏,受任鄂尔多斯右翼后旗(又名杭锦旗)第一任札萨克。公元1740年(清乾隆五年),划定各旗边界。杭锦旗境域北至五加河,包括今杭锦后旗大部、五原县、乌拉特前旗、临河市的一部分,面积约8.37万平方里。清朝中期,有汉民零星垦种于后套。公元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实行“旗厅并置”,析置五原厅,管理后套垦务及汉民事务。1914年,伊克昭盟各旗隶归绥远特别区,1929年改绥远省。在后套地区,五原、临河等县相继设立。1941年,横跨杭锦旗和鄂托克旗的“桃力民办公室”(县级建置,1943年改为桃力民办事处)设立,辖杭锦旗黄河以南的近1/3面积。1942年夏,傅作义将军在后套地区实行新县制,杭锦旗只管理后套辖地日渐减少的蒙民及其事务。1949年9月19日,绥远省和平解放。12月,杭锦旗临时人民政府成立(后改为杭锦旗人民自治政府、杭锦旗人民政府)。1951年9月,桃力民中心区(由桃力民办事处改设)被撤销,所辖地区依照历史隶属关系分别划归杭锦旗和鄂托克旗。同年,中共伊克昭盟盟委派人参加后套地区的土地改革,杭锦旗后套辖区大部划归米仓县(1953年9月改为杭锦后旗)。到1953年8月,杭锦旗的后套辖区全部归入杭锦后旗、临河县、安北县和五原县。至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旗县并存”问题得以解决。1954年6月,绥远省撤销,杭锦旗隶属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1956年,达拉特旗十三区的二圪旦湾、芒哈图二乡划入杭锦旗。此后杭锦旗建置境域未做大变动。 

  (二)传统文化资源 

  杭锦旗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是一块引人瞩目的古老的土地。杭锦旗悠久神秘的历史铸就了其灿烂神奇的文化。杭锦旗传统文化资源主要包括:以匈奴金冠为标志的古代游牧文化;以霍洛柴登古城为标志的民族交融文化;以阿拉格苏勒德为标志的成吉思汗祭祀文化;以古如歌为标志的蒙元宫廷文化;以杭锦婚礼为标志的杭锦民俗文化;以菩提济渡寺为标志的宗教文化;以七星湖为标志的沙漠生态文化;以穿沙精神为标志的改革开放时代文化。独特的文化资源,为杭锦旗的文化建设提供了独特的环境,深刻的内涵,独具的风格,多样的形式和无穷的魅力,为发展繁荣地域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历史文化遗迹 

  杭锦旗境内历史文化遗迹非常丰富。其中主要有:匈奴金冠,即杭锦旗阿鲁柴登的茫茫沙海深处出土的罕见的匈奴黄金制成的冠饰,是国家一级文物,成为鄂尔多斯青铜器的典型代表,闻名中外;杭锦旗汉代霍洛柴登古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考古界认定,霍洛柴登古城址是西汉时期北方地区的重镇西河郡的郡治所在地,成为杭锦旗历史的见证;在杭锦旗保存的阿拉格苏勒德,是成吉思汗缔造的大蒙古国的三面旗徽之一。阿拉格苏勒德,经过诸多蒙古可汗之后,最后相传至林丹汗汗廷。1632年(清天聪元年),林丹汗率察哈尔部西迁青海途中,将阿拉格苏勒德与守护的察哈尔部人员一起留在杭锦草原。为了躲避清朝追兵,当时将阿拉格苏勒德藏在水井里,因而后来把阿拉格苏勒德也称为“察哈尔水神”。阿拉格苏勒德最初在杭锦旗南部察哈尔乌素供奉,后移至浩洛柴登苏木额布格巴拉尔;杭锦旗境内阿拉坦敖包等有影响的敖包有500多座,普提济渡寺(什拉天棉图庙)等寺庙曾经达到74座,杭锦旗保留下来的历史文化遗迹,具有典型性、神秘性和经典性。 

  三、文化定位 

  明确文化定位,对于形成全旗人民对杭锦文化的共同认知,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觉意义重大,是我旗建设民族文化强旗和民族文化名旗的一件大事。杭锦文化的发展,是在既有文化传统基础上进行的文化传承、变革与创新。杭锦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推动杭锦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始终保持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坚持以优秀文化根脉为根基,大力繁荣发展民族优秀文化,不断增强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 

  杭锦文化是蒙汉民族文化等多元文化融合发展的民族文化。 

  第三章  思路目标 

  一、基本发展思路 

  着力实施“文化塑旗”“人才强旗”两大战略,以发展中华文化为基点,以鄂尔多斯民族文化为特色,以地域多元文化为内容,用创新的理念、科学的态度、改革的意识、开拓的精神,不断创新杭锦文化,把杭锦文化建设推向新的发展阶段;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完善城乡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艺术精品创作,繁荣舞台艺术精品演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强化文化遗产保护力度,规范文化市场管理,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使文化产业成为地区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让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以创新发展的理念推进文化建设,开创杭锦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局面,使杭锦旗文化建设与全旗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发展,为全面建成较高质量的小康杭锦提供文化条件。 

  二、具体发展思路 

  杭锦旗在“十三五”时期实施以公共文化、文化遗产、文化产业“三位一体”融合发展为主要内容的转型发展模式,使全旗文化建设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任务,形成抓基础、抓重点、抓特色的新格局,实现杭锦文化由资源优势型向综合优势型转变,提升文化建设的综合成效。十三五”时期,杭锦旗文化发展具体思路是:以公共文化为基础,文化遗产为内涵,文化产业为延伸,有效利用文化资源优势,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有效整合文化发展实力,着力塑造提升以匈奴金冠为标志的古代游牧文化、以阿拉格苏勒德为标志的成吉思汗祭祀文化、以古如歌为标志的蒙元宫廷文化、以穿沙精神为标志的改革开放时代文化“四大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代先进文化、科学文化有机结合,全力打造著名文化品牌,使公共文化、文化遗产、文化产业相互依托、相互融合、相互促动,不断增强杭锦文化生命力,推动杭锦文化创新发展、转型发展,为全面建成较高质量的小康杭锦积淀深厚文化底蕴,提供有力精神支撑。 

  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实现人民基本权益要靠加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要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保持和发展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成果,使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与环境。 

  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杭锦旗有着丰厚的民族文化遗存,有着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以匈奴金冠为标志的古代游牧文化、以阿拉格苏勒德为标志的成吉思汗祭祀文化、以古如歌为标志的蒙元宫廷文化、以穿沙精神为标志的改革开放时代文化“四大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在今后文化改革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加强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为公共文化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丰厚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 

  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全旗文化产业要充分利用民族文化资源,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使杭锦旗文化产业成为我旗经济支柱性产业,成为现代公共文化的有力补充,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提供载体。要规范文化市场,加大文化综合执法力度,营造有利于发展文化产业的环境。 

  三、发展目标 

  “十三五”末,把杭锦旗建设成为民族文化强旗。 

  文化建设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经济社会发展组成内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已成为衡量地区综合实力的显著标志。我们所要实现的现代化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需要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也需要丰富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国防实力,同时需要强大的文化实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文化既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民族自信、振奋民族精神,必将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十三五”期间,充分依托杭锦旗深厚的文化资源,传承、发展、创新传统文化,大力发展现代文化。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全旗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文化产品创作方面,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公益文化事业方面,文化事业全面繁荣,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民族文化特点更加突出。其他方面,文化产业成为我旗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管理体制机制充满活力,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各项人均文化指数达到全区先进水平,把杭锦旗建设成为民族文化强旗。 

  四、发展水平 

  整体发展水平达到全区一流。 

  “十三五”末,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达到全区同级一流水平;全旗改善三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设施,各苏木镇、社区都拥有一定规模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嘎查村全部建有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旗城乡文化网络形成规模化、标准化、均等化、现代化。基层文化网络成为集书报阅读、宣传教育、文艺演出、休闲娱乐、科普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文化网络。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生动活跃,人均占有各项文化指标达到全区一流水准;文艺创作演出每年要有新剧节目;全旗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达到一定数量;全旗建立一批文化生态保护区或文化艺术之乡;培育一批实力雄厚的文化企业或文化企业集团,带动文化产业规模化发展,文化产业产值显著增加;文化市场向规范化、规模化方向健康、有序发展,文化市场管理工作进入全区先进行列。 

  五、发展阶段 

  经过“整体推进”和“全面提升”两个阶段 

  (一)整体推进 

  2016年到2018年,集中资金、突出重点,在重点地区重点打造尽快发挥效益的文化项目。在这个阶段,集镇文化设施要有较大的改善,重点推进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三馆建设。完善全旗苏木镇(管委会)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建设一批功能齐备、服务能力强的嘎查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各类文化活动场所,建成“城镇5分钟文化圈”“农村两公里文化圈”和“牧区5公里文化圈”。培养一批热心于文化旅游业的企业,为杭锦旗文化发展提供载体。 

  在重点发展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和提高水平,进行整体推进,使全旗文化形成全面发展的新格局。在这个阶段,全旗文化设施发生较大变化,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达到标准化、均等化水平。培养发展一批有实力的文化企业,大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建立或提升文化旅游区,形成文化旅游产业体系,使杭锦文化建设得到整体推进。 

  (二)全面提升 

  2019年至2020年,利用已有文化载体,扩大文化服务范围、提升文化服务质量,实现规划所提出的整体目标,使杭锦旗文化建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文化旅游产业从规模、内容、管理、服务等方面要有新的突破,我旗文化建设得到全面提升。这一阶段,杭锦旗文化建设基本达到全区乃至全国旗县级一流水平,把杭锦旗建设成为民族文化强旗。 

  六、发展战略 

  实施“文化塑旗”和“人才强旗”两大战略 

  (一)实施“文化塑旗”战略 

  实施“文化塑旗”战略,就是要把文化发展摆在头等地位,以文化塑造全旗形象。文化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创新,文化塑旗,必然要求文化创新,因此,我们要创新文化理念,创新发展思路和战略举措,实现文化结构创新、文化内容创新、文化体制和机制创新,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提高文化建设的科技含量,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坚持文化工作与经济社会紧密结合,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紧密结合,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紧密结合,增强大文化观念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使全旗文化建设的结构和布局更加科学,文化发展的规模速度和质量效益更加统一。 

  杭锦旗文化资源是全旗资源优势之一,它的潜力、内涵、永续的特点可产生巨大的无形资产和可观的经济效益。全旗要以创新的理念优化文化结构,拓宽文化发展路子,在加强对历史文化保护的同时,开发具有文化特色的历史遗产、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把优势的传统文化、民族文化资源充分利用,实现文化“结构转型”,使之与当代社会发展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的同时还要体现时代性,提升传统文化的价值,增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身发展的能力,实现文化资本的价值增值,实现文化惠民,使杭锦文化以崭新的面貌走向未来。 

  (二)实施“人才强旗”战略 

  人才是加快文化发展的主力军,是推动文化创新的核心力量,是杭锦文化建设的关键因素。建设文化强旗,特别需要一批文化艺术专业人才,特别需要一批热心于文化事业、具有市场意识和开拓精神的经营管理人才,特别需要一批心系群众、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基层文化管理人才。全旗文化发展要从“人才强旗”的战略高度出发,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人才选用机制、人才引进机制、人才评价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促使文化人才脱颖而出,吸引文化人才汇聚,从而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七、发展特点 

  坚持体现民族地域特点和时代特点 

  始终把握和突出文化建设的特点,是增强文化的活力,使之与当地社会发展相适应,满足社会文化需求,提升地区形象的重要环节。杭锦旗的文化建设,要坚持体现民族地域特点和时代特点。 

  (一)体现民族地域特点 

  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使命。特殊的地域环境和独特的历史演进,使杭锦旗有着丰厚的民族地域文化积淀。以蒙古民族传统文化为代表的杭锦文化既具有鲜明的特色,又具备优秀的品格,这是杭锦旗非常宝贵的文化资源。杭锦文化注重体现了文化内容的交融性,文化内涵的深刻性,文化形式的独特性和文化传承的唯一性特点,成为具有影响力的优秀民族地域文化。在杭锦旗文化建设一定要坚持注重继承民族优秀文化,创新民族文化艺术,发挥民族文化优势。无论文化设施建设还是文化活动开展,无论发展文化事业还是发展文化产业,都要突出民族地域文化特色。 

  (二)体现时代特点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杭锦旗的现代化、城镇化、信息化水平也在迅速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文化需求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因此,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文化建设在保持民族性的同时一定要把握时代特点,为文化不断注入新的内涵,增强文化的活力,使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文化设施建设要符合现代化、信息化的要求;文化艺术产品要适应当今群众的文化需求和审美情趣。 

  第四章  总体布局 

  一核、二中心、三个带、四保护区、五园区 

  杭锦旗文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一核、二中心、三个带、四保护区、五园区。总体布局涵盖杭锦旗六个苏木镇,涵盖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 

  一、一核 

  一核,即一个核心区,是指锡尼镇。锡尼镇作为杭锦旗政府所在地和人口集中地,其文化建设也要形成杭锦旗的核心。在锡尼镇建立健全旗三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加强乌兰牧骑、文物保护机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建设,建立各类文化活动场所,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文化产业取得显著成效,文化成为杭锦旗的鲜明的标志。 

  二、二中心 

  中心,即两个中心镇,是指独贵塔拉镇和巴拉贡镇。独贵塔拉镇和巴拉贡镇,人口相对集中,系杭锦旗的北大门,是杭锦旗的门面,其文化建设有代表性。加强两个镇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建立文化活动场所和特色专题博物馆,增强集镇文化氛围。 

  三、三个带 

  三个带,是指三个特色文化带。三个文化带,即锡尼镇到巴拉贡镇的草原文化带,锡尼镇到独贵塔拉的穿沙文化带,巴拉贡镇到吉日嘎朗图镇的沿河农耕文化带。三个文化带涵盖全旗六个苏木镇,并相互穿插、相互渗透、相互衬托,构建以草原文化、沙漠文化、黄河农耕文化为主要特色的杭锦地域文化。 

  四、四保护区 

  四保护区,是指四个文化遗产为主要内容的文化生态保护区(文化艺术之乡)。文化生态保护区是在特定区域内对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的、具有突出特色和价值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进行整体性保护,建立文化遗产与人们的生活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是适应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流变性和整体性特征而采取的一种科学保护措施。四个文化生态保护区,包括沿河地区的“古如歌文化生态保护区”、锡尼镇地区的“阿拉格苏勒德祭祀文化生态保护区”、七星湖地区的“沙漠文化生态保护区”和锡尼镇地区的“草原文化生态保护区”。 

  五、五园区 

  全旗打造由文化旅游相结合,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要内容的五个重点文化旅游产业园区。五个重点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包括锡尼镇“鄂尔多斯草原文化旅游区”、锡尼镇“阿拉格苏勒德祭祀文化园区”、锡尼镇“匈奴文化旅游园区”、夜鸣沙地区“库布其沙漠越野旅游文化园区”和伊和乌素“温泉度假文化旅游园区”。以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的形式,打造重点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带动全旗文化旅游产业,努力使文化旅游产业有新的突破。 

  文化产业“五园区”建设名录 

     

  

  

锡尼镇 

鄂尔多斯草原文化旅游区 

 

  锡尼镇 

阿拉格苏勒德祭祀文化园区 

 

锡尼镇 

匈奴文化旅游园区 

 

夜鸣沙地区 

库布其沙漠越野旅游文化园区 

 

伊和乌素 

温泉度假文化旅游园区 

 

  第五章 主要工作项目 

   “十三五”时期,杭锦旗完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艺创作演出、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产业、文化市场管理各项任务指标,其中发展现代公共文化、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产业发展是我旗“十三五”时期的重点工作。要充分认识文化发展规律,整合文化资源,强化综合优势,夯实基础、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取得成效,开创杭锦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局面,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一、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十三五”时期,构建旗、苏木镇、嘎查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十三五”末,使全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指标和整体建设走进全区前列。 

  (一)创建全国文化先进旗 

  积极实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工程,继续深入开展创建文化先进旗、先进集体、先进个人活动,并把此项活动延伸到苏木镇和社区,不断提高全旗文化建设水平。“十三五”期间,按照全国文化先进县标准条件建设全旗文化,争取把杭锦旗建设成全国文化先进旗,并争取有一个集体和个人进入全国文化先进行列。 

  (二)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加快推进旗、苏木镇、嘎查村(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十三五”期间,完善文化中心、新建旗图书馆、文化馆,使图书馆、文化馆均达到国家县级一级馆标准;旗区图书馆藏书达到30万册以上,全旗藏书人均超过2册。新建旗综合博物馆,并达到国家二级博物馆标准。全旗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总数达到8个以上。建设各类文化活动场所,建成“城镇5分钟文化圈”“农村两公里文化圈”和“牧区5公里文化圈”。 

  推进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使全旗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城乡覆盖率达到100%。 

  全旗6个苏木镇及塔然高勒管委会都要建有建筑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其中一半达到800平方米以上。全旗13个社区、76个行政嘎查村都要建有建筑面积10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其中一半达到200平方米以上。苏木乡镇(管委会)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嘎查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功能由原来的文体活动场所拓展为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增加广电服务、技能培训和便民服务功能的综合性公共文化活动场所(5+3模式)。 

  要大力扶持一批农牧民群众自愿兴办的自娱自乐形式的各种类型的家庭文化户,全旗农牧民示范家庭文化户达到100户。大力扶持民间艺术团等民间文化组织,全旗保持30个以上,成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延伸和补充。 

  建设校园文化、企业文化设施,其中包括体育健身场馆,赛马场、文化广场、图书阅览、文艺活动等场所,为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体育、健身活动创造基本条件。 

  改善乌兰牧骑以及各文化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设施和办公条件。  

    

  全旗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规划 

名称 

建设方式 

  

杭锦旗图书馆 

完善 

国家县级一级 

杭锦旗文化馆 

完善 

国家县级一级 

杭锦博物馆 

新建 

国家二级博物馆 

7个苏木镇(管委会)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完善 

市一级、二级 

13个社区文化活动室 

完善 

  

76个嘎查村文化室 

新建、完善 

  

100个示范家庭文化户 

新建、提升 

  

赛马场 

新建 

标准赛马场 

阿拉格苏勒德广场 

新建 

 

  (三)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1)以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公共文化服务面向基层,实现重心下移、资源下移。积极组织开展农村牧区文化服务活动。农村牧区和社区依托传统节日、重大庆典活动和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群众受众率和参与率达到国家西部地区的先进水平,人均参加文体活动的时间每周不少于5小时 

  (2)弱势群体和特殊人群的基本文化服务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城镇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免费或优惠向老人、少年儿童和残疾人开放,设置方便残障人士以及老年人、少年儿童的活动区域和服务项目。旗图书馆设立盲人阅读区,配备设备和盲文读物。文化馆经常性组织针对上述特殊人群的各类文体活动,开展面向农民工的文化培训等 

  (3)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供给,引入竞争机制,面向市场,采取项目补贴、资助和政府招标采购等方式,通过集中配送、连锁服务等多种方式,有效解决公共文化产品供给问题,实现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 

  (4)旗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实现免费开放。各级公共文化设施电子阅览室为社会公众提供免费上网服务时间每周不少于42小时 

  (5)旗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56小时。文化馆(站)、博物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42小时 

  (6)基本实现每个行政嘎查村每月看1场以上电影、每年看2场以上文艺演出,每年组织5场以上规模较大的群众文体活动 

  (7)旗图书馆、文化馆、苏木镇(管委会)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乌兰牧骑配备流动服务车,图书馆每年下基层服务次数不低于30次,文化馆每年组织流动演出6场以上,流动展览5场以上,乌兰牧骑每年为基层演出100场以上 

  (8)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基本形成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旗有支中心、苏木镇有基层服务点,实现“村村通”;100%的基层群众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使用文化信息资源及享受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文化馆等资源服务 

  (9)组织好社区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老年文化、少儿文化等各类社会文化活动。全旗每年开展广场文化活动时间不少于3个月,切实抓好送文化下乡和进社区活动,活跃城乡群众文化生活 

  (10)旗文化馆组建2支以上业余文艺演出队;各文化站至少要组织一支业余文艺队。文化馆、文化站平均每月阵地大型活动不少于1次。举办多层次的“民歌大赛”“民间器乐大赛”“民间舞蹈大赛”“民间诗歌大赛”“民间故事大赛”“ 民间文艺会演”等民俗文化系列活动,为杭锦旗民族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营造有利环境。 

  (四)繁荣群众文艺创作 

  高度重视群众文艺创作队伍建设,通过多种形式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充分发挥群众文艺创作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优势,创作出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 

  全旗每年组织群众文艺晚会10台以上,文艺作品100件(其中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小品作品50件,美术、书法、摄影、创作作品50件),每两年组织一次全旗业余文艺会演或调演,力争一批作品获得市级以上奖项。 

  (五)机构经费落实 

  保证全旗公益性文化机构的编制、经费及设施,包括文化管理机构和事业机构,配备足够的专业人员,保障事业经费。苏木镇(管委会)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列入事业编制,各配备至少3名专职工作人员,由旗文化和旅游部门统一管理。嘎查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配备至少1名财政补贴文化管理员。 

  “十三五”期间,全旗公共文化专项经费每年不少于300万元,要列入旗财政预算,保障公共文化正常经费。 

  二、文艺精品创作演出 

  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通过整合文化资源,提炼文化元素,创新文化形象,融入现代理念,进行时尚包装,创作更多优秀作品,打造地区民族艺术品牌,积极开展演出活动,使杭锦文化以更加美好的形象赢得效益。  

  (一)任务指标 

  深入挖掘全旗文化资源,重点打造一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艺术精品“十三五”期间,旗乌兰牧骑每年创作演出1台新剧节目,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以苏木镇、嘎查村为主要服务点,每年为基层演出100场以上。“十三五”期间,乌兰牧骑要推出经典剧节目1-2台,业余文艺队打造民族民间经典节目2-3台,力争获市、自治区的奖项,推动全旗艺术精品创作演出。同时,鼓励和扶持民间文艺表演团队,大力繁荣全旗文艺演出业 

  (二)加强乌兰牧骑建设 

  乌兰牧骑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力扶持乌兰牧骑建设,建立符合艺术规律的人才管理长效机制,使乌兰牧骑落实编制、经费、设施、设备,推进整体建设。旗乌兰牧骑在巩固自治区一类乌兰牧骑的基础上,各项建设均有新的提升,不断完善乌兰牧骑创作、排练以及工作生活条件。 

  创作势力,挖掘优势文化资源,力求生产出更多的集思想乌兰牧骑要实行激励机制,整合旗内外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且具有鲜明特色的精品力作,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产品,提升杭锦旗艺术创作演出水准。 

  三、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包括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两项内容,是抢救、保护、传承、利用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工作。要加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促进全旗各类专题博物馆的建设,推动全旗文化生态保护区和民族文化艺术之乡的建设,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队伍,开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各类活动,使全旗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真正得到落实。 

  (一)文物保护 

  (1)重点文物保护 

  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做好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开展文物资源普查、文物征集、文物研究等工作,突出专题特色博物馆建设,推动馆藏文物档案和数据库建设,加强文物行政执法力度和文物安全制度建设,处理好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提高文物保护工作的持续发展能力。 

  积极推荐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推荐申报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均设立保护档案,建立保护用房及保护围栏,制定沙日特莫图保护规划并付诸实施。境内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部入选国家文物项目库,并全部完成规划保护任务。制定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费补贴管理办法,完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设立文物保护专项资金,每年不少于150万元,列入旗财政预算。 

    

  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规划名录 

管辖 

    名 称 

杭锦旗 

扎日格古城遗址 

  2)馆藏文物 

  广泛收集、征集历史文物、民族文物、革命文物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各类文物。每年从文物保护专项资金中支出征集文物经费100万元,到“十三五”末,全旗馆藏文物数量力争达到1万件(套)。 

  3)博物馆建设 

  建立杭锦旗综合博物馆,并加强特色专题博物馆建设,推动民办博物馆建设发展,推进数字博物馆建设,加强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十三五”末,全旗各类博物馆、纪念馆数达到8个以上。 

  规划新建各类博物馆(9座) 

管辖区域 

博 物 馆 名 称 

备注 

锡尼镇 

杭锦博物馆 

 

锡尼镇 

匈奴文化博物馆 

 

锡尼镇 

古如歌博物馆 

锡尼镇旧礼堂改造 

七星湖 

库布其沙漠文化博物馆 

 

锡尼镇 

草原游牧文化博物馆 

 

巴拉贡 

黄河草原文化博物馆 

 

吉日格朗图镇 

农耕文化博物馆 

 

锡尼镇 

地名文化博物馆 

 

巴拉贡 

母驼圣火祭祀博物馆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1)遗产普查 

  组织开展全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十三五”期间基本完成全旗非遗项目的普查任务,并每年完成3—5个重点项目的考究工作,为公布本级名录和申报各级名录储备一定数量的项目。 

  2)遗产申报 

  积极开展各级名录的申报工作,申报“杭锦阿拉格苏勒德祭祀”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申报“古如歌文化之乡”为自治区级文化之乡;建立沿河地区的“古如歌文化生态保护区”、锡尼镇地区的“阿拉格苏勒德祭祀文化生态保护区”、七星湖地区的“沙漠文化生态保护区”和锡尼镇地区的“草原文化生态保护区”。力争再有5个项目进入自治区级“非遗”名录,10个项目进入市级“非遗”名录。公布旗级“非遗”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做好全旗“非遗”保护工作,使每个列入各级名录的项目都有明确的保护单位、保护规划、保护措施、代表性传承人、传习场所、传承活动     

  (3)建立展示传承场所 

  凡被列入各级保护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项目所在区域内,利用综合文化站或文化室,均建立不同形式和不同规模的展示、传承场所。文化遗产展示传承场所,要有文化管理员负责管理,并与当地各种文化活动相结合,经常开展展示传承活动,使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4)开展非遗传承活动 

  继续开展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强化对非遗项目及传承人的宣传。开展古如歌大赛等非遗项目比赛,激发非遗传承学习热情。继续开展阿拉腾敖包祭祀活动,恢复托雷伊金敖包祭祀,保留民族文化传统。 

  5)建立数据库 

  健全完善“非遗”数据库。凡是被列入“四级”(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和旗级)“非遗”名录的项目和民间艺术之乡,都制定明确的保护方案和具体实施办法。 

  6)设立专项资金 

  设立旗“非遗”保护专项资金。每年给予各级“非遗”保护单位和“非遗”名录代表性传承人经费补贴,并制定相应的申报、使用和管理办法。旗每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经费不低于 100万元,要列入旗财政预算。 

  四、文化艺术交流 

  “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形式,促进对外文化交流。杭锦旗乌兰牧骑和各民间文艺团队积极争取到国内外演出,扩大杭锦文化的影响力。定期举办文艺汇演、文物展览、书法美术摄影展览等文化活动,拓展国内外演出市场,拓宽文化艺术交流渠道,逐步形成多层次的对外文化交流新格局。 

  五、文化市场管理 

  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原则,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形式积极培育和拓宽文化市场,鼓励企业投资发展文艺演出业、文化娱乐业、广告会展业、影视音响业、网络文化业、文化产品业,不断培育文化企业,使文化市场不断扩大,为活跃城乡群众文化生活起到重要作用并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市场条件和市场环境。 

  (一)实现目标 

  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整顿文化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现象,加大“扫黄打非”工作力度,加大整顿出版市场力度,净化文化市场环境,维护群众的文化权益,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使杭锦旗文化市场向规范化、规模化方向健康、有序、繁荣发展。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初步建成一个市场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布局科学,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供求均衡,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力争全旗文化市场管理工作达到自治区一流水平。 

  (二)重点工作 

  (1)网络文化市场 

  按照“严控总量、科学布局、优化结构、规模发展”的原则,加强对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宏观调控和行政执法力度。使规模化、连锁化等主题网吧逐步占领全旗网络文化市场主体地位。不断拓展服务功能,提升文化品位,逐步把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改造成为功能丰富多彩、内容健康有益的数字文化网络 

  (2)娱乐市场 

  大力支持积极向上、健康有序、丰富多彩的大众化娱乐项目和经营活动的发展,不断优化文化娱乐产业的类型结构和规模结构。逐步提高娱乐产业的整体层次和文化品位,建立公平竞争的文化娱乐市场经营秩序,不断净化文化娱乐市场。加大市场整合力度,筹建2-3家成规模、上档次的品牌娱乐场所和娱乐超市以及音乐茶座等娱乐中心 

  (3)演出市场 

  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兴办演出单位和举办演出活动,动有条件的演出场所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发展壮大。积极引进外地优秀演出团体来本旗演出。加强民间艺术团和演艺人员的管理,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打击违法、违规演出活动,遏制低俗文艺演出和歌舞娱乐场所中的色 情表演 

  (4)图书报刊印刷市场 

  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结构,规范经营,规模发展的原则,因地制宜的发展图书报刊市场。完善市场监管体系,严厉打击非法出版物,杜绝盗版教材及教普读物,全旗每一个苏木镇都有1-2家正版图书经营场所,基本建立起比较成熟规范的图书报刊市场体系。加大对印刷市场的管理力度,使印刷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5)农村牧区文化市场 

  积极开发农村牧区文化市场,活跃出版发行、电影放映、文艺表演、网络服务等领域。制定扶持农牧区文化经营单位和个体经营者的经济政策,简化对农牧区个体工商户和民营文化企业的登记审核程序。支持农牧民群众自筹资金、自己组织、自负盈亏、自我管理,兴办农牧民书社、电影放映队等,扶持民间艺术团的发展。鼓励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剪纸、绘画、雕刻、乐器制作、民族服饰等民间工艺项目,支持农村牧区民间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 

  六、文化产业发展  

  为进一步加快全旗文化产业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和《鄂尔多斯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及项目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推进全旗文化产业发展,到“十三五”末,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旗GDP5%以上,使文化产业成为全旗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一)文化创意业 

  精心培育文化创意产业,以文化创意产业为核心,借助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积极推动动漫产业等文化创意产业建设,积极推进集技术开发、动漫创意、作品制作、版权交易、网络运行、人才培训、衍生产品开发等功能较齐全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设,有力地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文艺演出业 

  结合旅游产业的发展,充分挖掘文化资源,组织创作力量,创作出1—2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符合现代人欣赏需求,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具有较好市场前景的文化旅游剧节目,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要积极扶持社会力量兴办文艺团体,大力开拓演出市场。推动文艺团体与文艺演出中介组织的合作,努力提高文艺团体的市场化水平,打造有影响力的剧节目,推动全旗演出业的发展。 

  (三)文化娱乐业 

  加强娱乐业的扶持引导。吸引社会资本在重点集镇建立草原游乐、沙漠游乐等特色文化项目。积极探索发展娱乐业的新思路,开拓新的娱乐方式和项目,在挖掘传统文化娱乐形式的基础上,不断推出健康向上的新型娱乐项目,提高文化娱乐和休闲度假的文化含量和文化品位,推动文化娱乐产业的发展。 

  (四)广告会展业 

  大力发展广告会展业,增强广告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提升广告产业层次。加强与企业集团合作,承办大型会议,举办大型展览、展销,形成以杭锦特色文化为内涵、以杭锦特色产业为依托的七星湖沙漠论坛等国际性、全国性专业会展品牌。 

  (五)民族工艺产品业 

  整合生产制作民族工艺品的专业人才,在充分发挥本地企业、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外来企业投资等方式,组建一定规模的民族工艺品研发、生产、销售公司。重点生产制作,销售以匈奴金冠为标志的鄂尔多斯青铜器仿制品、酒具、乐器、乐器模型、马具模型、杭锦蒙古族服饰以及蒙古民族其它生产生活用品。 

  (六)影视业 

  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选取杭锦本土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创作拍摄在全国能够产生较大影响的影片、纪录片或电视剧,并力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七)文化体育产业 

  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文化体育经济实体,从事体育健身娱乐方面的各类经营性活动。完善库布其沙漠越野竞赛活动场地,具备举行大型国际国内越野比赛条件,引进全国乃至国际性越野赛事,推动文化体育产业的发展。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各种规格和级别的体育竞赛表演,积极开发民族体育资源,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拓展。 

  第六章  综合协调 

  实现杭锦旗“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任务,需要在具体工作中坚持“五结合”,以“五结合”推进各项工作,保障全旗文化建设由资源优势型向综合优势型转变,使全旗文化建设稳步、持续、协调发展。 

  一、重点与整体相结合 

  公共文化、文化遗产、文化产业是“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点。要以建立公共文化示范区、文化生态保护区和文化产业园区“三区”建设为突破口或抓手,建立“十三五”时期杭锦旗文化转型发展新模式,推进全旗文化的整体建设。为了巩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成果,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指导城乡基层文化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发展上水平,在1—2个苏木镇创建具有创新性、带动性、导向性、科学性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乡(镇、苏木)”。同时,重点抓1—2个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生态保护区或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重点抓1—2个文化旅游有机结合的文化旅游园区。在每个重点文化项目园区,以深刻的民族地域文化为主要内涵,突出民族地域文化特色,重点打造著名品牌。通过抓重点,整体推进全旗文化建设。 

  二、文化与科技相结合 

  当今时代,文化建设需要加大科技含量,要以高科技支撑创新发展,大力发展适应现代化的新兴文化。建设数字化公共文化网络,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高科技文化旅游园区和高科技动漫影视产业园,把杭锦文化打造成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的典型,使杭锦文化不断以创新势头繁荣发展,走向未来。 

  三、文化与旅游相结合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化遗址等,具有建设旅游景区的资源与条件。文化遗址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可以为文化旅游景区注入内涵,使文化旅游景区提升文化品位,提高旅游产品质量。杭锦旗文化发展,要处理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业的发展的关系,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前提下,文化遗产与旅游紧密结合,使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相互促动、协调发展。以文化为内涵的旅游景区,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与吸引力。与旅游紧密结合的文化项目,往往以文化产业来体现。因此,文化与旅游的紧密结合,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有效途径。全旗根据条件,需要建设一批文化内涵深刻、文化特色浓郁的文化旅游景区,推进文化产业的拓展,推动全旗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的建设。 

  四、政府主导与社会介入相结合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文化体制的深化改革,各种社会力量以极大的热情跻身文化建设。当前,要进一步凝聚社会力量,组织和深入引导他们发挥各自优势,为文化建设作出积极贡献。在政府主导下,鼓励企业、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建立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建立文化馆、专题博物馆、美术馆、艺术团,以赞助或冠名形式举办公益性文化创作、演出、展览、交流、节庆、网络文化等项目和各类文化艺术活动,以不同形式为广大群众服务,为繁荣发展全旗文化发挥积极作用。每个重点文化产业园区,采取由政府规划,企业建设并经营的模式,有效解决资金投入和经营管理问题,拓宽产业链条,推动全旗文化繁荣发展。 

  第七章  保障措施 

  为了实现杭锦旗文化发展规划所确立的目标任务,需要采取有力的保障措施,使文化建设牢牢根植于这块沃土,以创新发展的新姿态走向未来。 

  一、加强对文化工作的组织领导 

  党和国家对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高度重视,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全面部署。这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发展方位的科学把握,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杭锦旗实施“文化塑旗”“人才强旗”战略,立足实际,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加强领导,搞好协调,有力地推动杭锦文化的创新发展。旗党委、政府将制定出台加强文化建设的配套政策,把杭锦文化建设的各项任务纳入到全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到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到旗财政预算总盘子,纳入到当地干部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从而加强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加强文化工作的组织保障,始终把握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二、加强文化政策法规建设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得到政策性扶持和保障。要积极制定一系列文化建设政策规定,并由旗人民政府出台实施。这些政策包括文化事业保障政策、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财政支撑办法、文化产业优惠政策、文化艺术创作奖励办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及传承人管理办法、乡土人才奖励办法等。通过健全和完善各项文化政策,形成建设文化强旗配套政策法规体系,为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和社会环境,为建设民族文化强旗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 

  通过出台文化发展政策规定,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投身文化建设。在文化产业发展中,认真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财政、税收、土地征用、项目审批等优惠政策。鼓励各种社会资本投入国家鼓励发展的、符合本地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要求的文化产业项目或产品。重点扶持一批市场前景好、效益回报高、就业贡献大、对弘扬民族文化有较大作用的文化产业项目和文化企业,形成有利于发展文化的环境,推动杭锦文化的繁荣发展。 

  三、注重人才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专业文化工作者是我旗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基层文化人才队伍是我旗文化改革发展的基础力量。加强专业文化工作队伍、文化企业家队伍建设,培养文化拔尖创新人才、文化经营管理人才。要重视发现和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鼓励和扶持群众中涌现出的各类文化人才和文化活动积极分子。全旗各公益性文化单位按规定要求配备各类专业人才,专业人员要占单位总人数的80%以上。各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和嘎查村文化室按规定配备专职人员。鼓励文化志愿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形成专兼结合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着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形成吸引人才、聚集人才、促进优秀人才健康成长的良性用人机制。逐步改变文化队伍的知识结构,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为建设民族文化强旗提供人才支撑。 

  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要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推动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理顺政府和文化企事业单位关系。要科学界定文化单位性质和职能,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的方针。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加快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培育合格市场主体,支持国有文化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支持其吸引社会资本进行股份制改造。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全面推进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明确服务规范,加强绩效评估考核制度,调动和激发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发展全旗文化建设提供动力。 

  五、加大文化建设投入 

  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完善投入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各项文化建设、文化活动的经费投入,推动全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十三五”时期,全旗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每年要达到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5%以上。设立“杭锦旗文化建设专项资金”。旗财政每年除了预算安排文化系统正常经费外,每年至少安排“杭锦旗文化建设专项资金”500 万元。专项资金投入主要包括全旗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演出、文化遗产保护、文化活动的开展、文化综合执法、文化艺术人才培养、引进和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等。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投、以奖代补等方式,为全旗文化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开创杭锦旗文化建设的新纪元。 

    

    

    

    

    

    

    

    

    

扫一扫

在手机查看当前页面

主办:杭锦旗人民政府
承办:杭锦旗政务服务局
蒙公网安备 15062502000111号
蒙ICP备17001082号-1
网站标识码:1506250006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