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  -  政府公报  -  2022年  -  第十一期  -  本级发文

杭锦旗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杭锦旗关于加强乡村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杭锦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各苏木镇人民政府,旗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各企事业单位 

  经旗人民政府研究,现将《杭锦旗关于加强乡村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杭锦旗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11月18 

    

   杭锦旗关于加强乡村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市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不断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切实提高乡村的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水平,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和防范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现结合我旗实际,制定本方案 

  强化基层应急管理责任。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要求,进一步强化基层应急管理领导责任。在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指挥部“1+5”和安全生产委员会“1+9”架构基础上,探索推进合二为一的应急管理“1+X”架构体系。坚持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落实“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户到人”责任制。 

  加强乡镇(街道)应急管理机构建设。组建应急管理工作领导机构,由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应急管理工作分管负责人担任常务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乡镇(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具体承担基层应急管理的统筹、协调、指挥和考核等职责,可加挂应急管理站牌子。推进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将安全生产、自然灾害等风险隐患巡查以及避险转移、抗灾自救等应急管理工作纳入网格员职责。 

  加强村(社区)应急能力建设。加强村(社区)应急管理力量建设,建立村(社区)级应急指挥工作小组,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主要负责人。在村(社区)级层面建立应急管理员工作机制,在党员干部或责任心强、忠诚可靠、敢于负责的村民中择优选配至少1名应急管理员,牵头负责村(社区)级应急管理工作。探索村(社区)级应急管理员和自然灾害类网格员的多员合一机制。 

  多层次推进应急救援力量建设。针对域重点领域自然灾害情况,组建一支以森林草原防火、防汛抗旱、抗洪抢险为主的综合性县级救援队伍。各乡镇结合自然灾害风险特点,有针对性地组建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矿山及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等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培育社会化应急救援力量,建立青年志愿者和红十字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加强对村(社区)自治性、志愿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指导,实行统筹训练、统一调度,提升基层群防群治能力。 

  落实风险会商研判机制。级每季度、乡镇每月组织开展灾害和事故风险会商,研究分析各类突发事件的风险隐患和发展趋势,提出相关对策和工作措施,形成突发事件趋势分析和对策报告。健全工作机制,抓好会商、协调、指令、落实等工作环节,重点构建监测、研判、预警、响应、处置和复盘、整改、提升的应急指挥工作闭环。构建涉灾部门、专家团队、属地政府参与的综合会商平台,组织研判灾害风险,制定“研判一张单”。 

  健全监测预报预警机制。建立健全应急管理预警机制,加强区域风险隐患识别管控,实现精准预警、针对预防。提高监测精密度,在气象灾害、流域性洪水、小流域山洪、地质灾害、城市内涝、森林火灾等灾害高发易发区域增设监测设施或站点。细化预测预报颗粒度,提前24小时发布降雨预报,提前1—3小时发布短临预报,短临预报细化到村(社区)。推进灾害多发易发行政村(社区)监测预警设施建设,建立灾害风险预报预警信息统一发布平台,加强定点定向预警,快速预警到户到人。 

  完善人员安全转移机制。建立乡镇层面危险区域人员分级分类转移指导清单,明确风险隐患类别、转移路线、避灾安置点、转移责任人等要素,做到转移有标准、制度可执行、群众能配合、安置有保障。强化安全转移措施,严格落实防汛责任人100%到岗履职、危险区域人员100%撤离、危旧房屋和户外施工人员100%转移。 

  建立防控抽查检查机制。重点抽查检查人员到岗履职、装备到位完好、隐患排查治理、重大风险管控、响应预警信息传递、网格员到岗巡查等情况。应急响应期间执行每天抽查检查乡、村两级责任人员履职工作机制,水利、自然资源等重点部门要对基层网格员履职情况进行抽查,确保响应期间基层责任人员到岗规范履职。 

  完善物资储备机制。建成800平方米的全旗救灾物资储备库,储备民政救灾、抗疫防疫等物资5大类90余项5万余件(套),并对各类救灾、扑火器具经常性检修保养。统筹规划全应急物资储备种类和布局,加快建设政府储备与社会储备、实物储备与能力储备、集中储备与分散储备相结合的多层次储备体系。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管理规章制度,确保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必循”。全面实施应急物资规范化管理,健全应急物资采购、储备、调拨、紧急配送等制度,完善监管机制,力促应急物资规范管理、科学使用。加强协同配合,做好应急物资紧急调运保障,确保应急物资能够迅速、安全运抵灾害和事故发生地,保障受灾群众和事故灾难抢险救援需求。 

  加强风险隐患识别评估。强化风险识别排查,建立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统一调查监测评估制度,加强事前检查、事中巡查、事后复查,动态更新风险隐患清单,实行清单化管理。加强重点领域风险调查,开展自然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划定风险类型、风险等级和风险区域,研究制定自然灾害风险区域判定标准,开展乡镇地质灾害、山洪灾害、城镇内涝风险调查评估。加强风险综合评估,在风险排查和调查基础上,科学确定不同灾种的风险等级,形成覆盖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的灾害风险“识别一张图”。 

  十一落实风险隐患闭环管控。加快突发事件风险管理体系制度化、常态化建设,建立科学规范、运转有序的管理体系。加强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风险管控,实行各类风险隐患清单化管理,明确责任单位、整改措施、整改时间,落实动态销号。量化细化管控举措,以工作告知函、风险提示单、整改督办单等形式,督导落实风险管控,对重大风险隐患挂牌督办,形成风险隐患闭环管控。完善重大危险源监管、事故隐患排查长效机制,深入开展道路交通、消防、建设施工、危化品、矿山、机械制造、城镇燃气、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专项治理,切实推进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提质增效。 

  十二推进数字化风险防控。加快应急防控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应急管理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整合气象、水利、交通、自然资源和规划等部门风险源、减灾救灾信息和数据资源,构建应急“指挥一平台”,建成应急综合数据库。优化完善可视化调度综合指挥平台,实现与省、市平台和乡镇“基层治理四平台”综合指挥系统互通,实现指挥调度上下联动、横向协同、扁平高效、快速接入。积极推进小流域自然灾害预警系统建设。加快推进森林防火智能监测、小流域自然灾害预警、城市内涝应急处置、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动态监测等应急智能指挥场景建设应用。 

  十三提升应急预案科学管理能力。结合本地实际,认真修订、完善各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制定实用操作手册。组织开展应急预案评审论证工作,加强应急预案备案管理,抓好应急预案的宣传培训和发布实施。结合实际制定预案演练计划,采取实战演练、桌面推演等方式,组织开展人员广泛参与、处置联动性强、形式多样、节约高效的应急演练,乡镇每年开展1次以上综合性或重点灾种应急预案演练,村级防灾演练每年不少于1次,通过演练检验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完善应急预案考核评估机制加强对预案演练的考核评估,着力提升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实现应急预案的动态优化和科学规范管理。 

  (十四)扎实开展应急管理教育培训。注重干部应急知识和素养提升,组织开展避险转移、调度指挥、通信保障、物资调拨等专题培训,重点加强防汛责任人和基层一线干部的培训。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员培训,提高风险排查和处置能力,每年组织开展应急管理业务培训不少于1次。加大企业员工安全技能培训力度,不断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和能力。大力开展应急管理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等宣传活动,加强安全生产和防灾救灾知识宣传普及,切实提升公众自防自救能力。 

  (十五)落实队伍激励保障措施。保持基层应急管理队伍相对稳定,树立实干担当用人导向,积极选派有发展潜力的干部到应急管理岗位锻炼,对成绩突出的优先提拔使用。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监督监察岗位津贴等保障政策,积极执行基层应急管理人员的工伤、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抚恤政策,合理确定应急管理人员待遇,有关经费纳入地方财政保障范围。积极落实及时奖励制度,对在应急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及时予以褒扬激励。 

(十六)加强应急值班值守。切实加强对值守应急工作的领导,严格落实应急管理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做到任务到岗、责任到人、管理到位。加强对苗头性、倾向性、预警性信息的收集、汇总和分析研判工作,履行好应急管理信息上报下达职责,建立健全值班记录档案。加强紧急信息报送工作,严格按照紧急信息报送范围、时限、程序相关要求规范准确报送。要对应急值守工作进行检查,确保信息畅通,各类突发事件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扫一扫

在手机查看当前页面

主办:杭锦旗人民政府
承办:杭锦旗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
蒙公网安备 15062502000111号
蒙ICP备17001082号-1
网站标识码:1506250006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