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  -  政府公报  -  2022年  -  第十一期  -  本级发文

杭锦旗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促进农牧民增收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杭锦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各苏木镇人民政府,旗直各部门: 

  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三牧”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内蒙古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进一步完善支持政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现将《促进农牧民增收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 

   

  杭锦旗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11月23 

    

    

  杭锦旗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农牧民增收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农牧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数据显示,2021年,我旗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43.5亿元,同比增长3.4%;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521元,同比增长9.3%。与此同时,我旗农畜产品受自然、市场、新冠肺炎疫情等多种因素影响,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也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构建农牧民增收长效机制,有利于增强农牧民风险抵御能力,夯实农牧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为进一步完善支持政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结合我旗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三牧”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内蒙古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总抓手,不断深化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平稳有序。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支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就业为本、拓宽渠道。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开拓农民增收新路径和新模式。 

  ——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加快构建现代农牧业经营体系,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建立健全有利于农牧民增收的体制机制,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统筹考虑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牧民增收、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相统一。 

  (三)主要目标。2025年,农业基础更加稳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农民收入增长支持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更加健全,农民就业创业政策更加完善,农村资源资产要素活力充分激发,农村保障政策有力有效,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二、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 

  (一)加大农牧业基础设施投入。优先保障财政对“三农三牧”工作的投入,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固定资产投资重点领域,确保力度不减弱。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村土地整治,加强农田水利、农业科技和粮食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加大财政涉农涉牧资金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创新投融资模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对财政资金投入农业农村形成的经营性资产,作为村集体或农户持有的股权,让农民长期受益。(责任部门:旗发改委、财政局、自然资源局、水利局、农牧局、林草局、粮食局、能源局等) 

  (二)推进农业补贴政策转型。在确保粮食安全和农牧民收入稳定增长的前提下,不断加强帮扶,促进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创业。重点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加强耕地保护,推进耕地质量提升。加强草原、森林、湿地、河湖等生态建设。加大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支持力度,保障农牧民合理收益。(责任部门:旗财政局、发改委、自然资源局、农牧局、水利局、林草局、粮食局等) 

  (三)完善农业结构调整政策。推进农牧(农林、农渔)结合、循环发展,调整优化农业种养结构,加快发展特色农业。按照“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粮则粮、宜渔则渔”原则,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优先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盐碱地改良、产业集群、集中连片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及以渔治盐治碱渔农综合利用等项目。扩大盐碱地改良面积,加大以高效节水为主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全程全面农业机械化,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支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吸引社会资本进行市场化运营。推进农牧业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积极培育知名农业品牌,形成优质优价的正向激励机制。(责任部门:旗农牧局、水利局、林草局、发改委、工科局、财政局、粮食局等) 

  (四)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政策。完善涉农扶持政策,加强用地保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引导农民以多种方式流转承包土地经营权。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相关扶持政策向规范化、示范性农民合作社倾斜。支持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强化科技研发,创新生产管理和商业模式。支持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托管对小农户服务的覆盖率。加强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责任部门:旗农牧局、发改委、财政局、自然资源局、人民银行、粮食局等) 

  (五)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加强商业银行对“三农三牧”的金融支持,提升服务“三农三牧”能力。优先保障粮食安全和乡村产业金融投入,加大对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信贷支持,提升信贷产品期限与农业生产周期的匹配性。优先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加大贷款投放,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小微企业等信用信息征集和评价体系。在贷款审批方面,开辟绿色通道,在风险可控和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扩大农业农村贷款抵押物范围。(责任部门:人民银行、旗农牧局、林草局等) 

      三、强化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一)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依托国家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重点培育经营管理型、专业生产型、技能服务型等高素质农牧民。 

  组织参加论坛、展销会、专业技能大赛等活动,搭建交流平台,展示新时代高素质农牧民和创新创业农牧民风采。加强农牧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将法定劳动年龄内有职业技能培训意愿的农村牧区转移劳动者全部纳入职业技能培训计划,促进其实现稳定就业。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和人才载体平台建设,加强工作经费和培训资金保障。(责任部门:旗农牧局、教体局、人社局、就业服务中心、工科局、财政局等) 

  (二)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推动形成平等竞争、规范有序、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落实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平等就业、同工同酬制度。从严查处克扣、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以新生代农民工为重点,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提高职业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责任部门:旗人社局、农牧局、就业服务中心等) 

  (三)支持农牧民创业创新。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农村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项目,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继续实施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培训,支持返乡创业园(基地)、信息服务平台、实训基地等建设。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提高农村物流水平。提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质量,改善公共服务设施条件。推动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挖掘农村传统工匠技艺,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培育乡村手工艺品和农村土特产品品牌。(责任部门:旗农牧局、发改委、工科局、人社局、林草局、文旅局等) 

  (四)健全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深入总结经验,引导龙头企业创办或入股合作组织,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入股或兴办龙头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联合体。创新发展订单农业,支持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贷款担保和技术服务,资助农户参加保险。鼓励农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以供应链融资等方式结成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以土地、林地为基础的各种形式合作,凡是享受财政投入或政策支持的承包经营者均应建立利益联结,可以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形式,让农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责任部门:旗农牧局、林草局、发改委、财政局等) 

      四、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长效机制,释放农民增收新动能 

  (一)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牧区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农村牧区承包地“三权分置”,不断探索集体所有权、农牧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分置的有效实现形式。加强农村牧区土地承包合同管理,规范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完善土地承包信息数据库和应用平台,提高土地承包管理信息化水平。有效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责任部门:旗农牧局、林草局、自然资源局等) 

  (二)激发农村资源资产要素活力。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工商资本合作,整合集体土地等资源性资产和闲置农房等,发展民宿经济等新型商业模式,积极探索盘活农村资产资源的方式方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因地制宜采取资源开发利用、统一提供服务、物业管理、混合经营、异地置业等多种实现形式,增强自我发展、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能力和水平。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促进农村各类产权依法流转。(责任部门:旗农牧局、自然资源局、林草局、文旅局等) 

  (三)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统筹谋划产业、教育、医疗、养老、环保等政策体系,加快推进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护一体化。加快城乡要素市场一体化,让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生产力在城乡之间合理布局,治理资源在城乡之间科学调配,充分发挥城乡各自的功能,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责任部门:旗发改委、工科局、住建局、乡村振兴局、农牧局、自然资源局、林草局、教体局、生态环境分局、卫健委、医疗保障局等负责) 

  五、健全低收入人口帮扶机制 

  (一)健全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开展农村牧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完善分类帮扶机制。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牧区低收入人口,坚持开发式帮扶,帮助其通过发展产业、参与就业,依靠双手勤劳致富。对脱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按规定纳入农村牧区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农村牧区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和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夯实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和以工代赈投入力度,强化利益联结机制,加大农产品品牌推荐营销支持力度。(责任部门:旗乡村振兴局、农牧局、发改委、教体局、医疗保障局、民政局、水利局、林草局、文旅局、就业服务中心等) 

  (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最低生活保障、特困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兜底救助类政策稳定,落实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保障普惠政策,优化产业扶贫和就业扶持等发展类政策,稳定财政支持政策。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开展常态化监测预警,建立健全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分层分类及时纳入帮扶政策范围,开展定期核查,实行动态清零。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确保脱贫人口稳定就业。(责任部门:旗乡村振兴局、农牧局、发改委、教体局、医疗保障局、民政局、水利局、林草局、文旅局、卫健委、就业服务中心等) 

  六、加强组织领导 

  (一)严格落实责任。各地各部门要切实提高对促进农牧民增收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健全长效机制,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强化政策配套,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二)强化协同配合。各地各部门要根据本意见精神,按照职能分工,强化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推进各项任务落实落地。 

扫一扫

在手机查看当前页面

主办:杭锦旗人民政府
承办:杭锦旗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
蒙公网安备 15062502000111号
蒙ICP备17001082号-1
网站标识码:1506250006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