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要闻  -  基层动态

“置顶”民声,办好民生实事

  听“民声”会“民意” 

  自“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杭锦旗民政局在讲清“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算好“惠民账”、办好“心头事”上下功夫。启动暖城暖民暖心民政政策集中宣传周活动,由局机关党员干部、社会组织组建的志愿服务队伍进社区进村向群众面对面宣讲惠民政策,开展志愿服务,宣讲服务内容涵盖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养老服务、儿童福利、残疾人福利、殡葬管理、婚姻登记、救助管理、区划管理等领域,开展宣讲服务4000余人次。“去年我们邻居家安了辅助器材,老人上厕所啥的都安全一些,这个政策挺好,我们也想参与这个适老化改造了,今年还有吗?”“隔壁吕叔是低保户,老婆得了肺癌,儿子去年因病去世,女儿女婿60多了,还有10多万外债,无法照顾老两口,看着挺可怜的,咱民政上还能帮助点啥不?”……字字句句中指向了民生“老”话题,对于现场不能为群众及时解决的问题,旗民政局将收集的信息整理研究并形成较为系统的民生大项目。 

  汇“民声”解“民忧”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旗民政局将全旗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项目、升级改造区域养老服务中心项目、“物质+服务”社会救助服务项目纳入2024年重点民生项目,继续加大养老服务供给力度,全力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继续坚持以“养老有需求,服务有对接”为目标,按照“暖城颐养”品牌规范,积极探索“医、养、康、护、教、娱、安”七位一体服务模式,探索打造城镇养老服务综合体。通过政府购买方式,为杭锦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中60周岁以下的重特大疾病患者提供服务类救助,针对每一名困难群众制订“一户一策”式的救助方案,对困难交叉、政策叠加享受的对象,建立个性服务档案,点对点帮扶,由传统给钱给物的物质救助向心理救助、生活照料、残疾人无障碍改造的服务类多维救助转变,从短期临时的解困变为长效稳定的帮扶,从而更好地发挥社会救助在推进共同富裕中的“兜底保障”作用。 

  以“民声”惠“民生” 

  杭锦旗民政局鼓励机构向社区开放助餐、文体等功能,将优质服务资源辐射至周边社区的同时,引入社区为老服务,满足老年人的精神和社交需求,同时将老年人“需求诉求+第三方服务+服务监管”打造成一个互助养老服务智慧管理平台,为老人提供助洁、助康等十助服务,实现每一个老人都能以最低养老成本享受最高养老服务和保障的愿景,让老人彻底实现“我的养老我做主”。目前,全旗城镇社区共有14处为老服务站,其中8处含为老服务餐厅;建成35处嘎查村为老服务站,其中2处为高标准为老服务站。“现在政策好啊,智慧养老服务调度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除了帮我理发还给我过生日来着,心里暖暖的。”居家养老服务对象高俊英阿姨说。在巡访、帮扶、服务“三位一体”的居家服务体系下,2024年第一季度我旗共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一老一小”服务、适老化改造项目延伸的家庭养老服务等1392人次,累计为老人提供助餐服务共20000余人次。 

  家住民生小区的孙先生每两天就得做一次透析,做完浑身难受,“有这些项目人员帮我洗头发,做家政,还能开导开导我,我觉得生活也没那么难过了。”据统计,2024年第一季度我旗为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中60周岁以下的重特大疾病患者提供社会救助服务42人次。同时,旗民政局致力于用好政策清单、服务清单、幸福清单服务功能,依托“内蒙古救助通”平台,加强“暖城救助幸福码”推广应用,积极推行线上办、一次办、上门办、异地办、帮您办“五办”共助,让困难群众享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下一步,旗民政局将逐步构建政府救助与专业化服务相补充、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衔接的“大救助”格局,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困难群众,让社会救助更有力度、更有温度。 

  杭锦旗民政局将始终坚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杭锦旗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和努力方向,以扎实的作风和有力的举措推动杭锦旗民政事业发展,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在思想上感党恩,行动上听党话,发展上跟党走,让主题教育成果不只写在纸上,更写在基层大地上。 

扫一扫

在手机查看当前页面

主办:杭锦旗人民政府
承办:杭锦旗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
蒙公网安备 15062502000111号
蒙ICP备17001082号-1
网站标识码:1506250006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