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锦旗锡尼镇,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种植经验,黄芪种植正成为带动当地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绿色引擎”。
近日,记者走进锡尼镇乌兰敖包村药材种植基地,现场一派繁忙景象。两台黄芪播种一体机在田间来回穿梭,轰鸣声中,工作人员熟练地将黄芪苗通过机械播种口进行栽种。播种机翻挖、填土、铺设滴管等工序连贯有序,高效推进种植进程。
黄芪作为重要中药材,以根茎入药,药用价值高,应用范围广泛。其具有耐旱怕涝的特性,适宜生长在地势较高、光照充足的区域,锡尼镇的地理环境恰好满足其生长需求。相较于传统农作物,黄芪对土地要求较低,管理简便,且市场前景良好,经济效益可观。
据乌兰敖包村党支部书记杨喜荣介绍,今年是村里第二年种植黄芪了,共种植300多亩,在种植周期内经营性收入预计可达120多万元。目前,该村采用“村集体+企业”的合作模式,企业为种植户提供黄芪苗、技术指导及销售渠道等全方位服务,所获利润纳入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增强了嘎查村的经济实力。
锡尼镇黄芪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增长,还为当地闲置劳动力创造了大量就近就业机会。“我年龄也大了,除了自己种点儿地,再没有收入来源,自从村里发展黄芪种植后,我被雇佣来做中药材的浇水和管护工作,每月能获得4500元收入,让家里的经济也能宽裕一些。”村民郭文有说。
除了种植黄芪,锡尼镇还先后引进了甘草、板蓝根等多种耐寒耐旱抗风沙的中草药,并在布哈岱村、阿斯尔嘎查、乌兰敖包村等多处试点种植。目前,杭锦旗锡尼镇全镇中草药种植已经初具规模,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和质量持续提升。
产业兴则集体经济兴,产业活则集体经济活。近年来,杭锦旗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立足不同嘎查村的产业优势,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目标,发展好特色产业,做到“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让更多的群众在产业发展中有钱挣、能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开新局、谱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