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政策:知其然、懂其所以然
自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后,学校便组织全体教师展开学习与研讨。
学习现场要求老师们认真做好笔记,深刻、全面地了解此次“双减”的意义,确保“双减”政策能在后续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有效落地。
学校还通过微信群、公众号等网络社交平台及时发布关于“双减”的各项政策措施,以便老师、学生、家长们早知道、早学习、早落实。
二、教学设计:优整合,打造生本课堂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教师整体业务知识水平与教育教学能力,统筹推进新学期的教学工作,落实“双减”政策,我校于8月23日至8月27日组织教师进行了集体备课活动及教材解读培训。
老师们经过热烈的讨论,站在学科教学的角度,认真思考了“双减”之下,如何处理好“多与少”“减与增”“零散与整合”等多重关系,使学科组研训、备课组教研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优化整合内容:进行单元备课,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顺序的不同对教材重整,从而使教学知识连接更加紧密,教学任务更加紧凑,更符合学生的思维和认知特点。对每一课时的内容安排做出及时而较周全的考虑,为教学的实施作好充分的准备。
聚焦核心任务:做高品质教学设计,牢记“少而精”,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切忌“满堂灌”,聚焦核心任务,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
解决真实问题:一节40分钟的课堂中,一定不是面面俱到,所以在课前要把握好重点、难点,做好学情诊断,关键是及时捕捉学生在真实课堂中的反应,不要赶速度,要关注学生的学情。
打造“生本”课堂:通过生生互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自己主动提问,给予学生思考和侯答的时间。通过设置不同类型的小组合作活动,要求每位学生参与,明确分工,人人发言。活动结束后,学生能够根据文本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实际表达看法,学以致用。
三、作业设计:有个性,分层趣味齐上阵
双减”的终极目的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缓解家长焦虑情绪、构建教育良好生态,回归教育的本真。只有把学生从超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教育不再“唯分数”,教师才能静下心来研究教材,学校才能安安静静做教育,学生的学习也不再只是刷题、课后也不再是从一个机构转战另一个机构,当形成了科学的正循环,教育的良好生态才真正建立。
学校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从学与教的视角思考作业内涵,严格作业设计,研制作业内容,规范作业布置的质与量,合理作业评价,严禁布置机械性、重复性、惩罚性、随意性等低效作业。要根据班内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量身设计个性化作业。下午放学后,安排集中作业时间,期间学科教师解答学生作业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同时,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兴趣,开阔学生视野,学校搭建了丰富多彩的选修社团活动,国画、墨香苑、趣味编程、花样跳绳等几十种趣味课供学生自由选择。
四、课后服务:解难题,学生家长无困扰
“放学早、接送难、无人管”,长期以来,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小学放学早现象,给众多身在职场的家长带来困扰,不少家长出于无奈,只能把孩子送到校外培训机构,增加校外负担,造成“校内减负、校外增负”。作为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举措之一,做好课后服务,就是要全面夯实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同时,回应群众对美好教育的需求,有效解决家长接送难、孩子没地方去的问题,营造更加健康的教育生态。自秋季新学期开始,学校研究制定了一整套课后服务措施,真正为减轻学生及家长的压力保驾护航,为孩子们带来不一样的课后服务新体验。
我们相信,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和课后服务的提质,在用心、用情、用爱成就的有温度的教育下,一定会有更多的孩子找到兴趣、发现自我,行千里、致广大、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