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重点领域信息  -  安全生产

杭锦旗公安局采取“四项新模式”推进防范网络诈骗精准化宣传

  为贯彻落实关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打击防范治理工作要求,杭锦旗公安局以宣传防范为主攻点、突破口,注重手段创新、推进警网融合、优化数据赋能、紧扣精准滴灌,广泛开展社会宣传引导工作,全面打响宣传发动攻坚战,努力实现群众防骗意识提升、识别能力增强、通讯网络诈骗案件增幅下降的目标。 

  一、注重手段创新,“三个叠加”强化多样化特色宣传。一是“入户走访+宣传资料”线下宣传。由社区民警在入户走访的过程中,会同社区工作人员针对易受骗人群开展“进门入户”式宣传,向群众发送宣传资料,教育群众遇到类似电话时要冷静、多留心、多核实,切实提升群众防诈骗能力。尤其是针对易受害人群,通过“拉家常”“聊闲天”的方式,讲解电信诈骗案例,教授防骗常识及受骗后如何快速补救的方法。二是“微信发布+短信推送”线上宣传。依托民警社区微信群等网络载体,及时更新发布各类典型诈骗案例,提醒辖区居民提高防范意识。居民通过参与评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等方式,扩大新型电信诈骗手段的群众知晓率和防范宣传的社会影响力,实现全民“免疫”的宣传效果。三是“街面横幅+集中宣传”现场宣传。在办事处、居委会、居民小区门口、商场大门口等显著位置悬挂宣传横幅。深入基层街道和集贸市场,在人流密集场所开展集中宣传,发放宣传资料,以面对面的方式将防电信诈骗宣传资料发放到群众手中,使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入眼、入耳、入脑,形成全面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浓厚氛围。 

  二、推进警网融合,“三个筑牢”强化全方位立体宣传。一是整合全警力量,筑牢宣传“主力军”。成立以社区民警宣传队伍,由社区民警将防范宣传工作贯穿到社区警务工作中,提高宣传频率和宣传覆盖面;办案民警在案件办理时,积极向当事人开展指导宣传;户籍民警提供窗口服务时,向办理业务的群众发放宣传资料进行宣传,强化将防范宣传工作与执法服务无隙对接。二是发动网格力量,筑牢宣传“先锋队”。始终坚持以网格为基础、以社区为单元、以小区为要素,建立“街道、社区、网格、楼栋、网络”五级防控体系,将防范宣传主体责任落实到网格组长,通过“下社区、进网格、上网络”的方式,力求宣传实现多维化、覆盖全方位,提升居民辨别和防范意识,力争达到全民知晓、全民警惕。三是汇聚社会资源,筑牢宣传“桥头堡”。组织发动社区志愿者、诈骗受害人以及被成功制止受骗的群众、相关法律工作者,结合具体事例,通过言传身教、现身说法等形式,在辖区人员密集、流动性大的广场等场所,组织开展通讯网络诈骗防范宣传户外活动,发放防骗宣传资料,增强宣传实效。 

  三、优化数据赋能,落实质态改进强化实战化警示宣传。通过面对面互动,利用社区警民定期述职、恳谈和入户走访等多种形式,了解群众关心的热点和对宣传工作的期待,征询广大群众对派出所宣传的意见建议,及时对接报的电信网络诈骗开展回访,吸取经验教训,并调整和改进宣传内容、形式等,真正把宣传工作围绕群众的期盼来做优做实,努力提升群众满意度。对群众咨询等“小求助”,有求必应,说透道理,改变以往简单的“不要管、不要信、不要汇”回应方式,用诚心、耐心、细心筑牢群众的心理防线。 

  四、紧扣精准滴灌,“三个紧盯”强化精确化个性宣传。一是紧盯关键部位。围绕金融网点关键部位,联合辖区银行在银行ATM机、网点窗口等醒目位置张贴防范标语,利用LED显示屏滚动播放提示语,并建立民警“巡逻”、大堂经理“首问”、柜面工作人员“核对”等责任制,对群众疑似诈骗汇款行为,及时提醒劝阻,提高诈骗汇款发现率、拦截率。二是紧盯受害群体。为查找防范宣传工作中的短板和漏洞,防止受害群众再次上当受骗,通过电话形式就案发原因、宣传是否到位等事项进行回访,查找分析防范工作中的短板和漏洞,及时吸取经验教训,并调整和改进宣传内容、形式等,做优做实电信诈骗宣传实效,提升群众满意度。其次,根据受害者分属片区,由社区民警上门走访宣传,防止受害人二次被骗。三是紧盯易骗群体。结合辖区实际突出做好独居老人、无文化社区居民、农民工、退休职工、中年妇女、大中学生等易受骗群体防范工作,采取“一对一”“面对面”“小手拉大手”等方式,将宣传触角向特殊家庭、学生及家长、企业延伸,重点介绍诈骗犯罪形势和特点,传授防骗知识和自救技巧,进一步提升宣传的精准度,增强特殊群体防诈的敏感性和辨识度。 

扫一扫

在手机查看当前页面

主办:杭锦旗人民政府
承办:杭锦旗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
蒙公网安备 15062502000111号
蒙ICP备17001082号-1
网站标识码:1506250006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