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力强化信用监管,筑牢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防线,2025年以来,杭锦旗市场监督管理局持续深入推进“信用+监管”工作,通过全流程信用管理与精准化监管,构建公平、公正、有序且充满活力的市场环境,在全社会营造重信用、守信用的良好氛围。
一是加强信息公示,让阳光照亮每一份信任。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落实企业信息公示制度,强化企业信息公示的责任和义务,通过短信、电话、视频宣传等多种方式提醒市场主体按时按要求进行自身相关信息的公示,积极主动进行年报,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对未按规定公示的主体依法依规进行督促整改或实施行政处罚,增强主体责任意识,提醒其他主体引以为戒,避免出现类似违规行为,从源头减少此类问题的发生;开展联合检查,推动公示数据在市场监管部门内部全方位、多维度使用,推进部门间涉企信息共享和应用,形成监管合力。
二是力推信用修复,给企业“重新出发”的勇气。秉持“谁列入、谁修复”“谁标记、谁修复”“谁处罚、谁修复”“谁认定、谁修复”原则,明确信用修复程序和审批职责,借助微信公众平台、线下培训等多元渠道,向企业精准推送信用修复相关政策,实行“两书同送”,实现信用修复流程“一目了然”,进一步提升企业对信用修复政策的认知程度;积极指导好失信市场主体准备信用修复相关材料,通过“线上+线下”修复“双通道”,对符合条件的失信企业依法依规实现“能修尽修、应修必修”;主动加强与上级的沟通对接,确保相关申请及时精准,有效提升工作效率,推动信用修复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
三是开展风险分类,让监管成为企业的“成长伙伴”。充分发挥牵头作用,依据法律法规和各部门职能,梳理出适合采用双随机方式进行监管的事项清单,对抽查事项清单制定、检查对象和执法人员抽取方式、检查流程、结果公示等关键环节设定统一标准,明确每项抽查事项的具体内容、检查依据、检查方式等,推动更多事项纳入部门联合随机抽查轨道;依托相关系统的信用风险分类功能,按照信用分类情况,实行差异化监管,对信用风险低的企业减少监督检查比例和频次,实现“无事不扰”,提高监管资源的利用效率,精准防控风险。
四是推进柔性执法,以“春风化雨”守护市场活力。严格落实“包容审慎”监管工作要求,以相关规定为准绳,积极推行柔性执法,在发现市场主体存在轻微违法行为时,以平等、耐心的态度与当事人进行沟通交流,摆事实、讲道理,向其阐明违法行为的性质、危害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引导其自觉认识错误,主动改正违法行为,避免对市场主体“一罚了之”的简单粗暴做法,防止行政执法“一刀切”现象,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发展信心,营造宽松、包容的营商环境。
五是加强诚信文化建设,让信用成为城市的“精神名片”。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以及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推送法律法规解读、失信案例警示等内容,让诚信观念深入人心;以“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活动为契机,开展以诚信经营文化、信用助企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加大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力度,推动信用共建共享共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失信主体采取联合惩戒措施,让失信者寸步难行,形成“不敢失信、不能失信”的约束机制。
今年以来,累计移出经营异常名录企业82户,移出严重异常名录企业2户,行政处罚信用修复18件,开展年报宣传活动1次,接听咨询电话150余次,现场指导10余次,发放宣传材料200余份,已有企业1056户、农民专业合作社390户、个体工商户1696户完成年报信息公示。通过持续强化信用监管效能,守护每一位消费者的权益,以信用“软实力”,激发市场“硬活力”。下一步,杭锦旗市场监督管理局将持续以信用建设为抓手,让守信者一路畅通,让失信者寸步难行,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信用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