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要闻  -  基层动态

玉米大喇叭口期,杭锦旗农技员田间“开课”

  眼下,玉米即将进入大喇叭口期。这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的“黄金阶段”,田间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产量与品质。连日来,杭锦旗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向种植户传授关键管理技巧,为丰收筑牢根基。记者通过采访农技专家,梳理出这份“提质增效指南”。
  首先就是追肥,农技人员强调追肥要精准,肥力要跟着需求走。
  在大喇叭口期(约播种后45天),种植户需及时追肥。以氮肥为主,如每亩施用20~30公斤尿素,并配合10公斤磷酸二铵和10公斤硫酸钾。建议采用开沟深施或水肥一体化方式,深度保持在10-15厘米,以提高肥料利用率。若条件允许,可适当减少单次用量并分次使用。
  同时,水分调控和干湿平衡也是给这一阶段玉米“提质增效”的关键所在。
  此阶段玉米耗水量占全生育期的30%~35%,土壤相对含水量需维持在65%~75%。追肥时可结合一次大水漫灌,每亩灌水60~80立方米,确保水分渗透至80~100厘米的根系层;采用滴灌的地块,建议5~7天灌一次,每次20-25立方米/亩,防止积水导致根系缺氧。
  再有,病虫防治也要提早。
  玉米螟、黏虫、蚜虫及红蜘蛛等病虫害是这一时期玉米生长的“拦路虎”。有条件的可释放赤眼蜂进行生物防治,环保又高效;化学防治可选择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等药剂喷雾。农技人员特别推荐“一喷多促”技术,一次施药既能兼治多种病虫害,又能促进生长、增强抗逆性,省时又省力,施药时需注意药剂搭配和剂量,严格按说明操作。
  做好以上管理要点,在后续管理中。尤其是抽雄前后,仍需密切关注水肥供应,防止“卡脖旱”影响导致玉米花期不遇。灌浆期可适量追施10公斤/亩的尿素,并结合叶面喷施微量元素肥,促进籽粒灌浆。
  专家提醒广大种植户,大喇叭口期后的玉米田间管理应围绕科学追肥、合理灌溉、病虫防控和田间操作等方面展开。由于各地土壤墒情、气候条件及病虫害发生规律不同,具体措施应因地制宜,并优先参考农业部门发布的最新技术指导意见。

扫一扫

在手机查看当前页面

主办:杭锦旗人民政府
承办:杭锦旗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
蒙公网安备 15062502000111号
蒙ICP备17001082号-1
网站标识码:1506250006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