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要闻  -  基层动态

牧民变“学员”专家当“学生”:科技小院首训探索“双向人才课堂”

  谷雨时节,锡尼镇胜利党群服务中心的会议室里,挤满了来自21个嘎查村的种养殖大户。不同于传统的“台上讲、台下听”模式,一场由内蒙古杭锦旗羊科技小院专家团队带来的“沉浸式”肉羊养殖培训,让现场30余名农牧民直呼“解渴”。这场以“科技赋能农牧业,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培训,不仅带来了前沿技术,更探索出一条校地合作、产研融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从零起步:实验室搬进羊圈的“第一课”
  “羊圈消毒用草木灰管不管用?”“母羊流产是不是饲料有问题?”农牧民围着内蒙古农业大学杭锦旗羊科技小院专家团队,抛出一连串“土味”问题。这场被称为“羊倌课堂”的沉浸式培训,是通过“问题导向”摸底农牧民技术需求的“破冰行动”。“大家看,羊眼结膜发红可能是寄生虫感染,但牧区常见的是饲料霉变引发的酸中毒……”专家老师看着农牧民带来的病羊照片,实时调取实验室检测数据对比讲解。不同于常规培训,这场活动更像“技术急诊室”。还有农牧民带着自家羊群粪便样本、发霉草料,与专家团展开“一对一”问诊。  
  双向碰撞:让技术“听得懂、用得上”  
  “原来青贮饲料发酵不是埋在地窖就行,温度、湿度都得调!”养殖户铁木尔巴特尔边听边感叹。更受关注的是“土专家孵化”环节。本次培训采用“学员互助”模式,让参与培训的30多位种养殖大户将知识带出课堂,带到棚圈田地,责任使然,大家纷纷举着手机录像,生怕错过重要内容。“过去总觉得专家讲得高深,现在让身边人教,我们就更敢试了。”养殖户贺晓东感慨。
  向下扎根:用“笨办法”打基础  
  “这次培训就像给科技小院做了次‘体检’。”木其尔老师指着记录本上密密麻麻的问题说。科技小院计划建立“需求——研发——反馈”闭环:针对牧民反映的“冬季母羊流产率高”等问题,将计划开展对照实验;针对“青贮饲料制作粗放”的痛点,拟开发简易发酵监测工具。“我们的专家团队就像‘移动人才库’,既要把技术送下去,更要把需求带上来。”这种“双向奔赴”催生出独特的人才共育机制,日后高校会将牧区实践纳入研究生课题。
  夕阳西下,农牧民们带着装满技术手册的帆布包返程,车辙碾过牧区公路,延伸向广袤草原。这场“带着露水、沾着草香”的培训,不仅播撒下技术的种子,更架起了校地协同、农牧民与专家“双向奔赴”的桥梁。当传统牧歌遇上现代科技,锡尼镇的肉羊产业,正蓄势待发奔向更广阔的天地。

扫一扫

在手机查看当前页面

主办:杭锦旗人民政府
承办:杭锦旗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
蒙公网安备 15062502000111号
蒙ICP备17001082号-1
网站标识码:1506250006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