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五大任务”,持续实施“六个工程”,扎实开展“六个行动”。“六个行动”包括:重大项目谋划行动、助企行动、就业促进行动、节水行动、区域合作深化行动和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
春潮涌动,欣欣向荣。杭锦旗坚决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市委决策部署,在旗委十四届十八次全会上对“六个行动”进行了系统谋划和周密安排,奋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彰显时代特征、体现杭锦特色的现代化路径。“锦新闻”推出“六个行动 杭锦征程”系列报道,切实将镜头和笔头对准生产一线、民生切口,全方位展示我旗在推进“六个行动”中的创新实践和显著成效,为奋力谋发展,打好翻身仗凝聚强大合力。今天推出《杭锦旗深化区域合作:牵手“好伙伴”壮大“朋友圈”⑤》
春潮涌动处,合作正当时。2025年开年以来,杭锦大地处处涌动着开放合作的热潮,正在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3月17日-18日,原创歌舞剧《古如歌》在鄂尔多斯大剧院成功首演,以文化赋能串联起“旅游+生态”的发展脉络;
3月31日,自治区重点工程项目库沙500千伏输变电工程踏“春”提速,为新能源项目搭建电力外送“高速通道”;
4月8日-10日,杭锦旗跨越千里亮相菏泽国际牡丹花会,在花海与黄沙的交响中奏响区域协作新篇;
4月9日,杭锦旗人民政府与清华大学水圈科学与水利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签订“杭锦旗库布齐沙漠声波增雨技术试验评价项目”合作协议
……
一系列务实举措,正是杭锦旗以“深化区域合作”为抓手,主动融入发展大局的生动注脚。开放带来进步,合作才能共赢。今年以来,杭锦旗立足深化区域合作,持续拓展开放发展新空间,扎实推动区域合作深化行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牵手“好伙伴”,壮大“朋友圈”,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以互助共进为基 创新协作打造区域发展新引擎
4月9日,杭锦旗与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共同召开劳务协作交流座谈会,双方就如何高效开展跨地区劳务协作进行交流并寻求劳务合作契合点,成功签署了《人力资源合作协议书》,为破解企业用工难题与拓宽劳动力增收渠道架起“双向桥梁”。这场跨越黄河两岸的“握手”,不仅是鄂尔多斯高原与“塞上江南”的资源互补,更开创了跨区域劳务协作的“杭锦模式”——既为本地企业输送技能人才,又为周边地区创造就业机遇,让“共同富裕”的愿景在协作中照进现实。
今年,杭锦旗要立足区位优势,以“产业链共建、资源共享”为导向,深度对接周边旗县区的产业布局,聚焦多元化、差异化路径,在新能源、绿色农畜产品等多领域探索协同发展新机制,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区域经济共同体。
以京蒙合作为核心 积极融入发达地区发展
驱车穿越杭锦旗广袤草原,“天苍苍,野茫茫”的生态画卷中,现代农业与绿色经济的脉络愈发清晰。
2024年,“大漠绿洲 锦绣优品”杭锦旗“天牧朔方”区域公用品牌推介暨供应链产销对接系列活动在北京丰台举办。杭锦旗沙漠牛羊肉、驼奶、沙漠红参薯等农特产品惊艳京城,让库布齐沙漠的“绿色馈赠”走向全国餐桌。
近年来,杭锦旗依托“天牧朔方”品牌矩阵,“羊小安”“沙棘和羊”等优质产品频频亮相广交会、中国土特产大会,不断拓展“锦品”进京。
科技赋能为区域合作注入新动能。近日,杭锦旗人民政府与清华大学水圈科学与水利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签订“杭锦旗库布齐沙漠声波增雨技术试验评价项目”合作协议。据了解,该项目位于杭锦旗吉日嘎朗图镇,其定量成果为准确估计沙漠的声波增雨潜力、规划建设声波增雨工程奠定基础,对采用新型增水技术保障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以来,杭锦旗依托风光资源优势,围绕新能源——新能源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链主线,在装备制造、电池储能、碳纤维等绿色高载能、新能源、制氢、制氨、煤基新材料等重点发展方向,精准有效实施产业链招商、现有项目扩规招商,引进吉林化纤集团碳纤维风电复合材料项目、宁波尚材三维科技有限公司高品质航天级钛合金球形粉末产业化项目、鄂尔多斯市来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10万吨/年蒙西再生资源循环科技示范项目,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积极推进落地前相关手续。
下一步,杭锦旗将持续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东三省、成渝等地区的对接合作,落实好京蒙协作“六个倍增计划”,全力打造“四大产业集群”:绿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清洁能源与战略资源开发利用基地,以及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集聚区。通过引进优质企业、共建产业园区、完善基础设施,这座沙漠绿洲正在成为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热土。
打造金字招牌 以走向世界为航标扩大“朋友圈”
在文旅融合的新赛道上,杭锦旗正以文化IP重塑区域形象。随着游客对深度旅游需求的不断增加,杭锦旗坚持贯彻落实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区域化文旅融合发展。鄂尔多斯草原音乐节的律动、库布齐沙漠越野赛的激情、《古如歌》的千年牧歌,共同勾勒出“大漠绿洲 锦绣杭锦”的立体画卷。
4月8日-10日,第34届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以“一主两副”跨国办会模式联动亚欧时,杭锦旗带着“丝路奇缘”的主题奔赴山东,与菏泽签订文旅合作协议,在牡丹花海与沙漠风光的对话中,完成了一次跨越千里的品牌破圈。
这种“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人文经济融合发展模式,正让杭锦旗从“旅游目的地”向“文旅IP输出地”转变。通过整合非遗、艺术、体育等多元元素,构建“节庆引流、体验留客、品牌增值”的发展链条,杭锦文旅的金字招牌愈发闪亮。
开放不止步,合作向未来。从劳务协作的“民生纽带”到产业共建的“经济动脉”;从科技赋能的“创新引擎”到文旅融合的“形象窗口”,杭锦旗始终以“一盘棋”思维推动生产要素流动、产业协同对接。在一次次坦诚的“握手”、一桩桩务实的合作中,这片土地正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在区域协作的浪潮中找准坐标——既做“好伙伴”的资源互补者,更当“朋友圈”的价值共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