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要闻  -  基层动态

中华绒螯蟹新品种“江海21”优质蟹苗在杭锦旗“安家”了

  “大小不如指甲盖,却无比金贵。场地选择、池塘肥水、接送苗种、蟹苗消毒、投放等每个环节都要精准。”在池塘里种水草的王俊老师边说边示范。 

  进入5月份,天气回暖,杭锦旗农牧局农牧技术推广中心与内蒙古农业大学联合实施的“中华绒螯蟹新品种‘江海21’1龄蟹种培育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正式启动。 

  项目聚焦育种创新,紧扣特色优势,努力做好水产养殖特色种业,创造性地推进种业振兴行动。 

  精心为螃蟹“选家”。为保障蟹苗成活率,项目组人员多次实地调研、水质检测、综合评估后,在独贵塔拉镇中海渔业有限公司养殖基地内选择了一片交通便利、水源优质、环境噪声小的池塘作为蟹苗养殖基地。精准完成池塘清整、水质条件改善、塘内挖沟、肥水、全池栽种水草、安置防鸟网、池塘边设置防逃网等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为蟹苗提供最适生长环境。目前,200万尾新品种中华绒螯蟹苗全部投放养殖池塘,蟹苗活力及状态良好。 

  精心培养“人才”。为了让人才“落地生根”,让项目“开花结果”,结合项目人才培养要求,杭锦旗农牧局农牧技术推广中心为内蒙古农业大学10名大学生提供工作、生活保障,让新时代“后备人才”跟随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全程参与项目实施,引导树立重理论也重实践”的正确观念,让大学生们明白“专业知识不再是一排排单调的文字,人才更要坚实地扎根在池埂上。”项目建设将青年一代聚集起来,既锻炼了意志、丰富了实战经验,也体现出大家实实在在干事业的决心,践行了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精神。 

  精心谋划“成果”。中华绒螯蟹新品种“江海21”1龄蟹种培育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属于自治区科技创新引导奖励资金项目,其中杭锦旗农牧技术推广中心负责项目整体组织实施,牵头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内蒙古农业大学提供技术服务、负责理论文章撰写刊发等工作,这样的分工协作既保证了现场工作实施的有效性,又保证了研究成果的可行性。 

  中华绒螯蟹1龄蟹种的培育填补了鄂尔多斯乃至内蒙古地区螃蟹苗种规模化养殖的“空白”,为当地河蟹产业化发展奠定了苗种基础,是一项惠民生利产业的科技工程。 

    

    

   

扫一扫

在手机查看当前页面

主办:杭锦旗人民政府
承办:杭锦旗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
蒙公网安备 15062502000111号
蒙ICP备17001082号-1
网站标识码:1506250006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