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要闻  -  基层动态

借他山之石,琢己身之玉

  2024年是全区审计系统的质效提升年,目标是打造标志性审计成果。作为基层审计机关,在具体工作中除认真贯彻落实“质量控制体系制度”“质量分级负责制”“五优两考核”之外,要紧跟热点、把握要点、突出重点、刷新亮点,学会借他山之石,琢己身之玉,“他山”其实就在审计项目上、就在队伍建设上、就在审理创新上,通过三方面努力提升审计效能,推动新时代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借审计项目“之石”,始终搞好研究型审计。在审计项目安排上,应围绕旗委、旗政府中心工作,关注社会民生热点,精细化布局,做好研究型审计的最前端工作;在审计项目实施上,充分利用好审前调查,用好座谈讨论、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调研方法,认真研究被审计对象,梳理被审计单位历史沿革、发展现状、职责履行、业务运行等情况,探索审计思路方法,找准切入点,制定出具体的审计实施方案,细化工作要求,做实准备工作。切实做到研究先行,有的放矢,务实高效;审计过程中始终聚焦“政治-政策-项目-资金”主线,做到“双向贯通、首尾循环、正反可逆”,紧扣重大政策、资金流向、难点问题,全面梳理审计证据,切实摸透情况、深挖本质,做到“带着问题下去,揣着答案回来”。在“解剖麻雀”的过程中分析实情、总结经验,形成解决问题、促进工作的思路办法和工作举措;在审计成果运用上,围绕做好审计“下半篇文章”,针对审计发现的突出问题和矛盾,一方面从体制机制上入手加大分析研究力度,找准深层次原因,提出预防改进的措施和办法,使审计建议进入领导决策层,助力从体制机制层面解决经济工作中的主要问题,一方面从警示教育上入手加大分析研判力度,对需要移送的问题及时移送处理,形成监督合力,提升审计效能。

  二、借队伍建设“之石”,始终强化人才管理。既懂政治、又精业务,这是对新时代审计干部的基本要求,要想打造标志性审计成果,审计队伍是关键。要强化人才教育培训。积极探索教育培训新载体,搭建多种学习平台,通过“学习强国”“审计项目头脑风暴”“审计微课堂”等方式,将业务培训逐渐从知识灌输型升级为能力提升型,激发审计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转变传统思维,变审计人员“要我干”向“我要干”,促进“五能”干部的培养。强化人才锻炼机制。结合审计工作实际,通过组织参加审计专业资格考试等,不断提升审计人才素质。对专业性较强的专业科室,安排工作经验丰富、专业理论功底扎实的领导把关,通过“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形式,充分发挥以学促导、导学相长的作用,引导和帮助新入职统计干部尽快适应工作。同时,对素质好、可塑性强、积极进取的优秀年轻人才,及时选派到上级审计系统“以审代训”跟班学习,加速成才。

  三、借审理创新“之石”,始终提升审计项目质量。关口前移提高审理效率。在审理上,重点审计项目可以主动跟进、靠前服务,根据审计组具体情况需求提前介入审计现场,跟进审计项目开展审理,同步了解项目实施情况和重要事项的查证过程,实现审理与审计实时对接。督促审计人员按照审计准则、审计现场管理办法完善审计取证、规范审计工作底稿。发挥优势助力能力提升。可抽调多名业务骨干和新进审计人员组成审理小组,采取“老带新”“新帮老”工作方式,以业务骨干为主导,主要负责评价、定性、处理处罚意见是否恰当等内容;新进审计人员配合,主要负责审计证据是否适当、充分等内容;审理负责人全面把关,负责疑难解答和审理意见复核,经过研究分析和讨论,形成审理意见书。研判机制促进审慎客观。审理处与审计组就审理意见进行沟通交流。对于重要问题,由总审计师、审理处、审计组集中研判,结合地方、行业和审计对象的特点等具体情况,深入研究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了解国家、自治区和市、旗重大决策部署出台的背景,从政治的高度分析研判审计反映内容是否真实准确,问题是否客观公正。同时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对复杂问题进行甄别研判、定性处理。针对审理处与审计组争议较大的事项,在审计业务会上进行集体研判、审定,确保审计揭示问题准确、客观,确保审计工作质量生命线。

扫一扫

在手机查看当前页面

主办:杭锦旗人民政府
承办:杭锦旗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
蒙公网安备 15062502000111号
蒙ICP备17001082号-1
网站标识码:1506250006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