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的精神原野上,
总是高悬着一轮皎洁的圆月,
有阴晴圆缺、悲欢离合的咏叹,
也有怀远望乡、家国一体的共鸣。
什么是“团圆”?
每个人对此都有不同的理解。
或许是一桌丰盛的宴席,
或许是一块甜而不腻的月饼,
或许是一次期待已久的重逢,
或许是一份山迢水远的牵挂
无论何种团圆,
都有你有我、有家有国。
又是一年月团圆,且喜人间好时节。为深入挖掘中华传统节日中秋节的文化内涵,提升群众文明素养,厚植家国情怀,凝聚奋进力量。9月12日,呼和木独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常青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了“盈月揽芳华,美好共此时”我们的节日·中秋系列活动。
做“月饼”,悦享幸福“食”光。
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食物就是月饼,圆圆的月饼承载着群众对团圆幸福的美好寄托。活动现场,工作人员为群众准备了面粉、红糖花生馅料、月饼模具等材料,一起制作特色混糖月饼。揉饼皮、放馅料、按压成型……“姨姨们,这个模具是这种用了,看!”志愿者为长者们讲解模具的使用方法,大家认真聆听,纷纷动手尝试,虽然动作略显生疏,但在彼此的帮助和鼓励下,逐渐掌握了要领。不一会儿,一个个精美的月饼便在大家的手中成型。大家一边制作着月饼,一边交流着生活中的趣事,欢声笑语不断。
写“团圆”,共书和谐邻里情。
团圆,是专属中秋的浪漫表达。以才情雅韵为笔,取千年文脉为墨,带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中秋佳节的祝福,志愿者们组织每一位到场的干部群众在红色的卷轴上挥毫泼墨写下“团圆”二字,以笔墨寄情,共谱团圆新篇章、和谐邻里情。将中华传统团圆节日中秋节与中华传统文化重要载体——书法相结合,在人人思亲情、家家思团圆的氛围中,积极倡树了和谐社会、和美家庭的社会风尚。
编花灯,竹韵灯影承非遗。
竹编是中国古代工艺利用最早、用途最广、影响最深远的竹制品之一,传承千年,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活动现场,志愿者们和居民一起制作传统竹编花灯,用双手点亮中秋,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光影交错间体验一场融合自然美学与手工艺术的视觉盛宴,体悟千年技艺的温度,祈愿生活圆满、万事顺遂。
话文明,政策宣讲在身边
“以前只知道中秋节要吃月饼,听了宣讲才知道原来中秋节还有这样悠久的历史。”以中秋节活动为契机,志愿者们围绕节日起源、神话传说、风俗习惯等详细介绍了中秋这一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让群众深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此外,志愿者们还将中秋节传统习俗与移风易俗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民生集市相结合,带领大家学习和分享各自家庭在中秋团圆时刻的文明细节与礼貌行为,培育积极健康的家庭观。为群众答疑解惑,让党的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
本次活动的开展,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让群众沉浸式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增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接下来,呼和木独镇将继续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作用,举办更多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活动,让传统节日更好浸润时代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