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要闻  -  乡镇动态

呼和木独镇:盐碱地上的试验田农民增收的新期盼

  今年以来,呼和木独镇将“改地”和“改种”作为关键抓手,积极开展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工作,通过种好盐碱地上的试验田,为农民增收带来新期盼。
  近日,在呼和木独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王中华和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老师雷红量正带着他们的学生在巴拉亥村的盐碱地上翻土、播种,干劲十足。
  呼和木独镇耕地面积22.7万亩,其中,3万多亩耕地盐碱化严重。今年,呼和木独镇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及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达成合作,决定建立试验田,从“以地适种”和“以种适地”两大技术路线入手,“改地”和“改种”双管齐下改良盐碱地,为百姓拓宽增收新路径,提高粮食亩产量。
  雷红量高兴地告诉记者:“我们正在种植的这两亩地,全是低秆多年生的优质的牧草品种,它们在固氮的同时,还减少了对化肥的需求。不仅可以响应国家禁种高秆作物的号召,还能将撂荒的这些滩涂地利用起来。当地农牧民实现牧草自给自足后,还能加工成优质的青储饲料销售,增加一条新的收益渠道。”
  与这片刚播下牧草种子还光秃秃的土地不同的是,在不远处的另一片小麦新品种种植试验田,绿油油的麦苗像一张延绵的地毯,生机勃勃,绿意盎然。
  “一个月前,我们同时种下了本地的小麦品种和引进的新品种。新品种的麦苗相当肥厚壮实,本地苗就显得比较瘦弱一点。”王中华介绍。
  据了解,本地品种的麦苗叫永良4号,是呼和木独镇种植面积最大的小麦品种,种植历史有40多年,亩产平均水平是600到800斤,产量不算高。
  为了增加亩产,王中华将“改种”新品种作为提高小麦亩产量的新方法。王中华告诉记者,小麦新品种种植试验田共有30亩,参与试验的有本地品种永良4号,新品种有西农511、科兴789、KL15等8个,均是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引进,这些新品种一棵种子可以长多棵苗,有利于增产。尤其在生产上,用同等的种植方法、管理水平,农牧民将会获得更高的产量。这片试验田在丰收时若达到预估产量,第二年便可大规模推广种植。
  “这次引进的新品种,我们预计在收获时大概能够达到1000斤亩产的水平,每亩可以给农户带来400斤小麦的增收。如果一斤小麦是一块五,那这就是600块钱的收入。”王中华看着试验田里壮硕的麦苗自信地对记者说。
  在王中华和雷红量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呼和木独镇巴音温都尔嘎查。这里是土地盐碱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白茫茫的盐碱地成片成片荒芜,连草都不长。面对这种情况,他们在考察商量后,决定在重度盐碱地上开展“玉米芯废弃物综合利用种植蘑菇”项目。
  此项目是在重度盐碱地上挖深30厘米、宽50厘米的沟并覆盖玉米芯做菌棒培育。采摘蘑菇后复种葵花。该技术可以为农牧民带来2茬收益,同时降低盐碱地改良成本。
  只有对症下“药”,才可药到病除。呼和木独镇结合当地实际,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盐碱化耕地采用了不同的改造利用方法。
  截至目前,呼和木独镇采用传统改良方式的盐碱地有1200亩,牧草试种2亩、小麦新品种种植试验田30亩、“玉米芯废弃物综合利用种植蘑菇”项目50亩。试验田的建立,不仅为农牧民增收带来新期盼,也让盐碱地变身新粮仓有了新希望。

扫一扫

在手机查看当前页面

主办:杭锦旗人民政府
承办:杭锦旗政务服务局
蒙公网安备 15062502000111号
蒙ICP备17001082号-1
网站标识码:1506250006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