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人才为要。乡土人才出生于农村,扎根于农村、成长于乡间,是服务乡村、发展乡村、振兴乡村的强劲动能。近年来,伊和乌素苏木多措并举下好乡土人才发展“三步棋”,让更多乡土人才在乡村振兴“沃土”上如雨后春笋般“破土飘香”,茁壮成长,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注重本土挖掘,让乡土人才“冒出来”。为更好地挖掘现有人才资源,服务乡村振兴,伊和乌素苏木就地取“才”,为乡村振兴“选种育苗”。坚持“聚焦乡土人才、突出实用技能、服务农牧户”的工作思路,建立乡土人才数据库,通过“拉网式”摸排,逐一摸清嘎查(社区)大学毕业生、乡贤、致富带头人等基本情况,认定分散在农村牧区种植业、养殖业、生产经营类等不同领域的“田专家”“土秀才”1484名。积极吸引优秀大学生返乡工作、发展,采用“乡招村用”的方式,吸引一批有志向、有能力的人才扎根农村基层,通过发布公告、简历筛选、政治审查、招聘面试、按需分配、选举公示等步骤,将本地户籍14名优秀大学生充实到嘎查“两委”班子中,引导其在推动乡村振兴中贡献智慧力量。
坚持党建带动,让乡土人才“强起来”。伊和乌素苏木坚持“党建带动、乡土人才互动”相结合,探索推行“乡土人才+党建”模式,充分发挥乡土人才带领辐射作用,助推乡村振兴。一是党建引领建强阵地,让乡土人才有“家”可归。坚持党委牵头、政府主导、上下联动、各界协同的原则,搭建“1站6中心”人才工作服务平台,成立“伊和乌素苏木人才工作站”,本着“实用即人才”的理念,在现有的乡村振兴带头人中选塑一批创业带富标兵,重点培养,鼓励其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头雁效应”激发“雁群活力”,帮带培养,培塑一批土专家、田秀才,让乡土人才能力“强”起来。结合苏木重点产业布局和人才需求类别下设6个研究中心,柔性引进金海老师、双全教授等6个高层次人才团队为苏木产业发展提供顶层设计,充分发挥人才在产业发展中的“第一动能”作用。二是党建引领干事创业,让乡土人才有事可做。以“乡土人才+党建”模式,通过个人自荐、支部推荐、党委把关等程序培育选树“致富带头人”“乡贤”等先进典型18人。实施“致富能手帮带计划”,组织40名党员致富能手采取“一对多”的方式与129户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从带思想、带作风、带资金、带技能、带信息等方面帮扶困难群众创业就业。同时,发挥乡贤在乡村德治、自治和乡村治理中的参谋建议、示范引领、桥梁纽带等作用,激发群众自治活力,助力乡村振兴。
加强内外联动,让乡土人才“香起来”。伊和乌素苏木依托人才工作站,多途径、多渠道联络外出乡贤,邀请他们回乡参观考察,举办座谈会、茶话会、恳谈会等,号召外出乡贤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凝聚乡贤力量,鼓励乡贤反哺家乡,助力乡村振兴。“把家乡建设好了,比赚多少钱都开心,幸福感更强。”瑞德兴泰源公司总经理刘燕在抗旱饲草料捐赠仪式上激动地讲道。近年来,桃日木嘎查乡贤刘燕充分响应号召,先后在疫情防控、嘎查修路、幼儿园建设等公益事业中捐款捐物近60万元。在伊和乌素苏木,像刘燕这样有情怀的致富能人、乡贤还有很多,他们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事业中,共同为伊和乌素苏木振兴发展添砖加瓦、奉献力量。例如:希日摩仁嘎查党员中心户乌兰巴特尔从2011年自发联系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宁夏附属医院等知名专家开展义诊活动12次,发放价值2万余元药品,惠及农牧民群众1000余人次;还有退役军人杨占怀2022年5月份自掏腰包购买1万株树苗免费发放给本嘎查农牧民,等等。
事靠人做,业由人兴。伊和乌素苏木在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把开发乡土人才资源作为乡村振兴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以“1站6中心”人才工作站为主阵地,加强对乡土人才的培养、管理和使用,让更多怀揣梦想的乡土人才、新农民“破壳而出”,投身乡村振兴大潮,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成为乡村振兴的“先锋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