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要从“管”字着手,抓好源头治理。压紧压实经营者、使用者主体责任,经营者和购买者首先要索证索票购进、购买正规渠道、正规厂家(商家)、质量合格、符合《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的电动自行车。不购买和使用来历不明、报废、改装的电动自行车。
二是严查电动车自行车的停放和充电行为。要求电动自行车使用者停放、充电要在规定的区域,不得在楼梯间、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处停放;不飞线充电、不入户充电,不离人充电。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举案说法,敲响警钟。执法人员检查的同时向居民讲述室内充电、违规停放电动自行车引发火灾的真实案例,引导居民文明充电。并在醒目位置张贴安全宣传标语及消防应急逃生知识宣传海报,提醒电动自行车使用者自查自纠,规范充电,防患于未“燃”。同时强调物业要加强日常巡查检查和消防安全宣传力度,及时消除隐患。
四是严厉打击非法改装电动自行车的违法行为。执法人员对电动自行车修理铺擅自改装原厂电气配件、拆改限速、外设蓄电池托架、改造蓄电池槽盒、更换大容量蓄电池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了严查。
五是积极协调政府部门规划建设电动车集中充电棚,解决居民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难的问题,有效改善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私拉乱接、飞线充电等行为。
截至目前,排查电动自行车经营修理企业3家次,未发现非法改装加装行为;排查居民小区6个近100栋居民楼发现飞线充电居民5户,已及时劝导整改。通过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立行整改规范电动车停放、充电、改装行为,营造全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