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目录 >  农牧业局
中共杭锦旗委员会农村牧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杭锦旗农牧局 杭锦旗财政局关于上报《杭锦旗地膜科学使用工作实施方案》的报告
发文日期: 2022-04-12
打印
保存

鄂尔多斯市农牧局、市财政局 

  《杭锦旗地膜科学使用工作实施方案》已拟妥,现随文呈报,请审阅。 

  


中共杭锦旗委员会农村牧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杭锦旗农牧局

杭锦旗财政局

2022412

杭锦旗地膜科学使用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推行我旗农业“四控”有效落实,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关于下达2022年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任务的通知》(内农牧科发〔2022115)要求,结合杭锦旗实际,制定杭锦旗地膜科学使用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一)基本旗情 

  杭锦旗地跨鄂尔多斯高原与河套平原,境内有农田水利配套较完善的河套灌区,有地下水丰富、草牧场集中连片的梁外牧区,有引黄入沙、干净无污染的广袤沙区,有节水设施基本配套、植被丰富多样的梁外半农半牧区。有黄河、摩林河两大水系,黄河流经我旗249公里,是全国黄河流域流经最长的旗县。有耕地157.69万亩,宜农宜林待开发土地500万亩,沿黄宜渔盐碱地近10万亩。牲畜年饲养量260万头只。乡村人口11.62万人,占全旗总人口81.4%。2021年,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40.2亿元,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21元。 

  (二)区域地膜使用状况 

  1.地膜使用历史杭锦旗是农业大旗,农牧业经济在当地国民经济中占比较高。全旗农业人口约6万人,耕地面积157.69万亩。我旗在80年代初开始引进地膜覆盖种植技术,最初使用的地膜均为0.006mm以上的产品,近十几年来绝大部分使用0.01mm以下的产品。 

  2.主要使用作物我旗地膜覆盖面积达70余万亩,主要用于玉米、向日葵和蔬菜的种植。其中玉米覆膜面积40万亩,向日葵覆膜面积30万亩,蔬菜覆膜面积2万余亩。 

  3.覆膜方式地膜覆盖技术在我旗推广使用的过程中,最初采用人工覆膜,后逐步改为机械覆膜,目前主要采用播种、覆膜一次性完成的机械化半覆膜方式。 

  4.用膜种类全旗在用膜方面,最初使用低压聚乙烯膜,后来逐步被线性聚乙烯膜代替,成为当前使用的主流地膜。地膜规格以70cm为主。 

  5.单位用膜数量及回收再利用概况根据我旗农业生产实际,玉米、向日葵每亩用膜数量为3.5-4kg,蔬菜、瓜类2.5-3kg。全旗使用地膜总量约为2500吨,回收率达80%。 

  6.地膜使用及回收中的突出问题虽禁止使用0.01㎜以下的地膜,但监管难度大,市场上仍有薄膜在销售,农民为降低成本投入,选择使用薄膜,在一个生产季节使用后,由于太薄,回收十分困难。回收的地膜带有大量的泥土,每吨回收地膜仅能洗出200-300公斤净原料,加工难度大。 

  7.地膜残留状况及其环境影响农作物覆膜栽培技术在我旗已实施近30年,耕地有大量的地膜残留,据初步测算,每亩耕地的地膜残留量在15-20kg,大部分为10平方毫米以上的碎块。相当一部分堆积在渠边、堰畔或飘散在荒滩里。留在耕地的地膜主要分布在0-30cm的耕层中,对于作物根系的生长和营养的吸收都有明显的影响。另由于残留地膜常常与秸秆、牧草混在一起被牲畜误食,导致牲畜死亡现象普遍存在 

  二、基础条件 

  目前我旗在地膜回收再加工方面已开展了一些工作,但规模小,收效低。虽然从土壤中收集了一些,但因没有统一的回收运输加工等体系的支持,大部分堆放在田埂、渠边或未耕种的荒地上,虽有一些废旧塑料加工点,但对旧地膜的加工再利用较少。缺少统一的起收、收集、运输、加工再利用的政策性引导与支持。另外废旧地膜的加工再利用相对费时费工,目前仍以农户回收为主,回收率达80%以上,利用率只有20~30%左右,涉及这项工作的企业较少。 

  2021年,我旗实施了自治区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示范县项目,支持1家企业在独贵塔拉镇建设了废旧地膜集中回收利用基地1处,年生产能力达5000吨。目前,全旗已建和在建废旧地膜监测点22个,由旗农牧局农牧业生态与资源保护中心负责建立监测台账等工作。 

  三、实施必要性 

  由于多年大量使用地膜,导致我旗“白色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传统治理白色污染的方法是焚烧、掩埋。由于焚烧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严重污染了当地的空气,造成空气质量下降。相当一部分废旧地膜被农户集中起来掩埋,带来了更多更大的社会问题。 

  长时间的使用地膜加之废旧膜的回收跟不上,致使土壤中地膜的残留数量越来越多,逐渐显现出其对农作物生长和田间管理的影响。作为化工产品的地膜不透水、透气,降解缓慢,残留在土壤中几十年不能够完全降解,妨碍土壤中水肥气的交换、产生,影响作物根系的生长和水分肥效吸收,造成土壤严重的板结,对作物产量、农业收益带来负面影响,给土地耕作带来困难 

  多年来农户回收的废旧地膜随意堆,随风给农业生产环境和农村牧区人居环境造成极大影响,有的被牛羊等牲畜误食给畜牧业发展带来负面效应。 

  综上所述,地膜科学使用回收已成为杭锦旗农业生产中的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是确保农业生产环境和农村牧区人居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推进地膜科学使用工作,主要在加厚高强度地膜推广应用和机械化回收技术上突破攻关,使农户形成使用较厚的易回收的种植习惯和意识,发展地膜机械化回收减少地膜对耕地的污染,为农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减少家畜因误食地膜造成的损失降低环境污染,净化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程度。 

  四、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建设内容和规模 

  在全旗科学推进加厚高强度地膜应用13.5万亩,针对玉米、向日葵、蔬菜等主要覆膜作物,支持推广使用0.015毫米及以上的加厚高强度地膜,降低农民使用成本,提高农民应用加厚高强度地膜的积极性,从源头保障地膜的可回收性。其中,加厚高强度地膜覆盖使用时间和力学性能指标应不低于GB13735-2017国家标准中I类耐老化地膜有关要求,具体性能指标根据区域生产实际确定。 

  (二)任务布局 

  全旗科学推进加厚高强度地膜应用13.5万亩,其中巴拉贡镇0.5万亩,吉日嘎朗图镇6万亩,独贵塔拉镇1万亩,呼和木独镇3万亩,伊和乌素苏木3万亩。 

  (三)主要目标 

  健全全旗科学使用地膜体系推动系统解决传统地膜回收难、替代成本高的问题,有效治理农田“白色污染”到2024年,利用三年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50万亩。 

  (四)实施主体 

  旗农牧局牵头,局属二级单位分工负责。加厚高强度地膜推广示使用技术工作由旗农牧技术推广中心负责。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工作按照“谁使用谁清理、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由旗农牧业生态与资源保护中心组织相关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及农户等完成。旗供销合作社和相关企业提供地膜供应保障并健全相关台账。 

  (五)补助对象、形式及标准 

  补贴对象:聚焦使用符合规定地膜的农户、种植大户、合作社等。 

  补贴形式:针对加厚高强度地膜,中央财政综合考虑农业生产实际、使用回收成本等因素给予补助。采取“一年支持、两年巩固、三年建机制”的方式,同一地块原则上连续支持不超过2年,补贴形式可采用直接补助、间接补助等。 

  补贴标准:在中央、自治区补贴资金的基础上,配套部分市级补贴资金,应用加厚高强度地膜补贴约30元/亩。具体补贴金额由上级补贴资金下达后根据实际进行调整。同时可以享受耕地轮作、机械深松、统防统治等其他补贴项目。 

  (六)补贴兑付 

  旗农牧局组织环保、财政、市场监督管理、供销合作联合社、各苏木镇和嘎查村相关人员组成验收组,深入实地验收使用符合规定地膜情况,验收合格后给予补贴。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实工作责任。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农牧、财政、环保、审计、供销合作社、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及各苏木镇人民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地膜科学使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牧局,具体工作由旗农牧局负责落实。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加强统筹协调,实工作责任,确保地膜科学使用工作取得实效。农牧局要加强对工作的落实和监督检查,定期通报进展情况,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财政局负责资金的拨付和监管,指导物资采购工作;环保局负责废旧地膜回收利用设点企业的环境检查,并督促设点企业办理环评及相关手续;审计局负责对资金进行审计监督;旗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查处生产、销售不符合质量技术标准地膜的违法行为;旗供销合作社和相关企业负责提供加厚高强度地膜供应、监测台账建立工作;苏木镇负责政策宣传、示范推广任务落实回收网点建立工作指导嘎查村民委员会督促地膜使用者及时捡拾。 

  (二)加强宣传引导,确保政策落实。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新农村资讯、手机短信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地膜科学使用工作的重要性,通过算账对比、政策讲解,帮老百姓算清废旧地膜回收的生态账、效益账,提高广大群众的认可度引导规范农民使用加厚高强度地膜,积极参与废旧地膜回收工作,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地膜的违法行为。农牧、市场管理等部门要加强沟通配合,形成监管合力,确保政策实效。 

  (三)加强技术指导,提高服务质量。为确保地膜科学使用工作顺利开展,抽调技术骨干,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示范推广,提供全程科技服务。重点加强对专业化回收网点、加厚地膜覆盖示范区的技术指导,科学推进地膜回收、加工、再利用社会化服务。 

  (四)加强项目争取,提高工作效益。整合农牧、土地、水利项目支持地膜科学使用工作,发动旗内各部门积极争取国家节水农业、地膜回收利用、国家旱作农业、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深松深耕等项目,有力推进全旗地膜科学使用工作顺利开展,发动全旗涉农企业、合作社和广大农牧民积极配合、共同参与地膜科学使用,使我旗农用残膜变废为宝,增加收益,改善生态环境。 

  (五)强化监管,确保顺利实施。严格执行国家重点项目工程管理的有关规定,对项目的实施进行动态管理。按照项目建设进度安排资金并进行验收,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和实施质量。项目资金专款专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加强资金的预算、控制、分析和检查工作,强化项目财务管理基础工作。 

  六、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应用加厚高强度地膜,增温、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防旱、防涝、防返盐、防土壤板结、防养分流失、提高土壤肥力、抑制杂草生长、减轻病虫害、增产增收。据测定,土壤的速效性氮可增加30%—50%,钾增加10%—20%,磷增加20%—30%。地膜覆盖技术对于养分的淋溶、流失、挥发具有显著控制作用,明显提高养分的利用率,节省肥料用量1/3 左右,且易捡拾、易回收,减少劳动成本。应用可降解地膜后自动降解无残膜,无需捡膜,节约劳动成本,降解后无二次污染。 

  社会效益杭锦旗是全区重要的粮食产区及肉蛋禽生产区多年来地膜覆盖种植已深入到农业生产中,是增产增收提高效益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因此保持土壤肥力、维持土地的后续产出能力,是当前的头等大事。地膜残留给土地、农业生产及农业环境造成越来越大的危害,及时推进地膜科学使用工作,很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生态效益。地膜科学使用可以变废为用增加新的经济效益,减少了农民随地焚烧所造成的空气污染,同时避免了土地里、田埂上、水渠边、未耕种的荒地中散留的(主要指往年农民从土壤中拣拾出来随意散放的)废旧地膜随风飘来刮去造成的污染,影响百姓的居住环境和城镇环境,以及由此而导致人畜感染而造成的疾病,对建设美丽中国与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主办:杭锦旗人民政府
承办:杭锦旗政务服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