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000014349/2023-00080
- 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业务工作
- 发布机构: 杭锦旗农牧局
- 发文日期: 2022年06月20日
- 名称: 杭锦旗农牧局关于印发《杭锦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
- 文号: 杭农牧发〔2022〕79号
- 时效性: 正常
- 成文日期: 2022年06月20日


根据《杭锦旗2022—2025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要求,我局制定《杭锦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2021-2025年)》,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执行。
杭锦旗农牧局
2022年6月20日
杭锦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2021-2025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鄂尔多斯市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杭锦旗2022—2025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局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自治区党委、市委、旗委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同富裕方向,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两条主线任务,牢牢抓住全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旗有利契机,坚持“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工作思路,认真贯彻“四不摘”要求,持续提升“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水平,建立农村牧区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农牧区常态帮扶机制,健全乡村振兴领导体制和工作体系,加快推进农牧区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推动建设“自治区乡村振兴样板区”。
二、重点工作任务
(一)加快推进乡村产业发展
1.发展农牧业优势特色产业。重点落实好《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农牧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规划(2021—2025)》《鄂尔多斯市农牧业重点产业发展实施方案》《鄂尔多斯市推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若干政策》等决策部署和政策支撑,主动融入全市构建旗、苏木镇、嘎查村三级产业联动发展格局中,注重补短板、强弱项、增活力,结合当前农牧业产业融合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打造产业集群、打造产业园区、打造产业强镇、发展“一村一品”产业四个方面突破。重点实施杭锦旗河套向日葵产业集群、南美白对虾苗种标准化培育、伊和乌素希日摩仁嘎查什拉乌素小聚居湖羊养殖、伊泰北牧田园肉牛养殖、杭锦旗集中连片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建设、杭锦旗呼和木独镇马铃薯种植等项目。通过对拟实施项目的落地和各项措施的推进,力争打造绒山羊、肉羊、肉牛、向日葵4个产业集群;启动创建特色果蔬、生猪、水产、奶业4个产业园区;打造巴拉贡瓜果蔬菜产业、锡尼镇生猪产业、伊和乌素打肉羊产业、独贵塔拉特色渔业4个产业强镇;优先支持10个“一村一品”示范村;打造肉牛、奶牛、绒山羊、肉羊、生猪、水产等6个优势产业链。肉牛产业:将高端肉牛全产业链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首位产业,集中力量打造全国最大的和牛养殖基地和精品肉牛繁育基地,通过“强龙头、树品牌、带基地”的思路,依托北牧田园、巴音孟克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培育和扶持屠宰及精深加工企业,进一步调优种养结构、调大经营规模、调强加工能力、延长产业链条,推进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发展产业化,到2025年,和牛养殖规模达到1万头,精品肉牛养殖规模达到20万头,牛肉产量达2万吨以上,优质肉牛占比达到80%以上,屠宰加工率达到40%、精深加工比例达到30%以上。奶牛产业:聚焦自治区黄河奶产业带,积极响应自治区奶业振兴九条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和龙头加工企业投资兴建奶源基地,支持现有奶源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积极引进伊利、蒙牛等国内龙头企业建设奶业园区,发展全产业链项目,推动养殖企业、乳品企业、合作牧场开展“数字牧场”建设,并结合粮改饲和高产优质苜蓿等项目,实施饲草料保障能力提升工程,就地就近保障青贮饲料供应。到2025年,再新建3处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全旗奶畜存栏达到10万头,年产奶量达到50万吨,并建立健全养殖、加工、流通等全过程乳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推动奶业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绒山羊产业:积极与鄂尔多斯羊绒集团、东达蒙古王等建立精深加工合作关系,进一步延长产业链、优化供应链、提升价值链,促进产业深度融合、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到2025年,羊绒产量稳定在760吨,绒山羊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1亿元。肉羊产业:坚持“南繁北养”思路,以伊和乌素苏木为中心,通过自繁自育,保持基础母畜种群结构,适度扩大规模,到2025年,全旗基础母畜规模达26万只。在沿河四镇扶持现有养殖企业扩大养殖规模,在吉日嘎朗图镇和独贵塔拉镇打造两个养殖加工园区,全面推广动物防疫、机械饲喂、配方饲喂、四季均衡出栏、杂交繁育、精深加工等增产增效措施,促进肉羊产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到2025年,沿河四镇肉羊存栏达到70万只以上,标准化养殖率达到54%、屠宰加工率达到80%、精深加工比例达到52%以上。生猪产业:以锡尼镇为重点,以其它苏木镇为补充,大力推进规模经营,做大生猪总量,建设1个自治区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2022年全旗能繁母猪存栏量保持在0.3万头以上、规模养猪场数量保持在6个以上,生猪养殖大户10大户,生猪饲养量达到7万头。2023年标准化生猪规模养殖场达到8个,标准化养殖大户达到10个,生猪饲养量达到8万头。到2025年,建成标准化生猪规模养殖场12个,标准化生猪养殖大户30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饲养量达到3万头,标准化生猪养殖大户饲养量7万头,零星养殖2万头,总饲养量达到12万头。水产养殖:依托杭锦旗沿黄宜渔盐碱地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推动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2022-2023年,在独贵塔拉镇建设南美白对虾虾苗淡化车间400㎡,标粗养殖棚50亩,在吉日嘎郎图镇建设工厂化南美白对虾养殖车间60亩,带动独贵塔拉镇等沿河地区发展南美白对虾养殖,使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面积达到2000亩。2023-2025年,以吉日嘎朗图镇为核心,辐射带动沿河各乡镇利用现有水稻种植地和池塘,积极拓展水产养殖空间,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稻渔空间综合种养面积稳定在2000亩。
责任领导:赛音吉雅
牵头单位:种植业股、畜牧业股
责任单位:农村牧区经营管理和社会事业服务中心、农牧技术推广中心、市场信息股、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股、社会事业促进股、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2.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充分发挥我旗草牧场、水资源、土地资源的组合优势,强化招商引资力量,着眼优势主导产业的发展,坚持引进与培育相结合,高水平建设农牧业龙头企业。通过信贷支持、政府贴息、税收优惠、流转服务等扶持政策,为龙头企业创造引进、投资、成长的良好环境。大力支持农牧民发展专业合作、土地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的新型农牧民合作社,认真组织开展申报、备案、评比、奖励工作,扎实抓好示范社建设,让合作社真正发挥出统一组织标准化生产,统一组织同等价销售的作用。培育并引导家庭农牧场、专业大户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生产要素,加快转变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努力提高集约经营水平。鼓励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升级认定,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研发等科技投入和技术改造,开展科技创新,增强核心竞争能力。2022年计划培育龙头企业3家、家庭农牧场30家、产业联合体1个、培育创建示范合作社10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的村集体至少30个。到2025年,全旗龙头企业达到80家。培育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家、市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产业联合体达到10个、家庭农牧场45家、示范合作社10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达到800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达到30万元以上,集中培育一批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的嘎查村。
责任领导:李俊林
牵头单位:农村牧区经营管理和社会事业服务中心
责任单位:农牧技术推广中心、、市场信息股、社会事业促进股
3.积极拓展乡村旅游市场。加快旅游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围绕大漠风光、草原民俗、黄河文化三大主题,依托境内景区景点串连成线,全力打造一日游、两日游及周末游、亲子游、度假游等精品旅游线路。一是加快七星湖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2022年完成创国家5A级景区工作。二是积极推进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区周边牧民旅游开发项目。选定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区沿线及周边6户牧民作为第一期试点合作项目。待第一阶段试点项目初见成效后,能够更好的促进与其它约52牧民合作。三是继续打造乡村旅游重点村,助推乡村振兴。发挥独贵塔拉镇道图嘎查和锡尼镇陶赖高勒村两个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优势,在独贵塔拉镇道图嘎查继续拓展特色旅游经营项目,打造以农事劳动体验、乡村特色美食、特色民宿、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科技学习与体验等为核心的休闲产业。在陶赖高勒村打造一园四区:一园即城郊湿地生态公园;四区即农耕文化体验区、智慧农业科技博览区、国防教育实践区、旅游中转区的田园综合体。四是将巴拉贡镇、独贵塔拉镇、吉日嘎朗图镇等沿河地区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统筹结合,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加强“中国黄河”整体形象宣传推广。争取到2025年,接待游客能力达到每年15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6.4亿元,旅游从业人数达到5000人,辐射带动周边脱贫人口和易返贫致贫户持续增收致富。
责任领导:赛音吉雅
牵头单位:社会事业促进股
责任单位:市场信息股、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股、农村牧区经营管理和社会事业服务中心、农牧技术推广中心
4.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十四五”期间建设高标准农田20万亩,结合沿黄灌区盐碱地灌排系统提升改造项目,采取灌溉与排水、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田间道路、农田防护林、农田输配电及科技等多种措施对耕地进行标准化治理,能够显著改善杭锦旗农业生产条件,大幅提高土地产出率、水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效益和增加种粮农民收入,提高现代农业物质装备水平,促进专业化、标准化和集约化发展,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022年实施高标准农田1.1万亩,投资1980万元。到2025年,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1.5万亩(2023年达到27.6万亩,2024年达到29万亩,2025年达到31.5万亩)。新增高标准农田黄灌区53.6万亩(2023年达到39.9万亩,2024年达到48.7万亩,2025年达到53.6万亩)。
责任领导:李俊林
牵头单位: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处
责任单位:种植业股、农牧业生态与资源保护中心
(三)着力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5.实施农村牧区人居环境五年整治提升行动。一是着力改善化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接续推进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积极争取中央人居环境整治2022年度投资预算资金2400万元,用于建设沿黄河4镇农村建设污水处理工程,2022年-2023年,计划投资建设完成500座玻璃钢化粪池及化粪池连接管道,配套采购吸污车13台,计划投资农村牧区收运处置设施设备建设资金1300万元,推进农村牧区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覆盖。二是强化农村牧区生活治理。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要河湖沿岸,人口较为集中,发展农家乐民宿等乡村旅游,水体有黑臭风险区域内的村庄为重点,2022年底修编并印发《杭锦旗农村牧区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分期实施、梯次推进农村牧区生活污水治理,到2025年全旗76个行政村的生活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达到85%以上;依托已建成的5座污水处理厂将镇区3公里范围居民的污水接入主管网,同时将13个小聚居的生活污水以拉运的形式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三是强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城乡生活垃圾管理条例》,2022年编制完成《杭锦旗农村牧区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规划》,依托全旗4个示范村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经过整治的村庄,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达到100%,全旗实现农村牧区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80%以上。四是健全完善生活垃圾污水后续运营长效管护机制。2022至2025年,计划投入生活垃圾污水后续运营费用5316万元,落实资金保障,建立健全有财政投入、有市场广泛参与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制镇生活污水多 理项目建设和运行维护,鼓励支持环投企业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规模化建设运营。对具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条件的建制镇,探索建立生活污水处理收费制度,合理确定收费标准;生活垃圾长效管护机制方面,坚持乡镇(苏木)政府在农村牧区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设施设备作业中的主体地位,应管理和维护好农村牧区生活垃圾收运及处理设施设备和场所,保证其正常运行和使用。研究制定出台村庄干净整洁考核验收评分表、收运处置体系建设考核验收评分表、考核验收加分项评分表。
责任领导:李俊林
牵头单位:农村牧区经营管理和社会事业服务中心
责任单位:社会事业促进股、农牧业生态与资源保护中心、畜牧业股
6.全面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动员广大农民群众广泛参与、集中整治,着力解决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一是大力清洁农村生活垃圾。组织动员村民开展村庄大扫除活动,全方位清扫村庄,对于村内消灭房前、屋后、坑洼地段、林地、公共活动场所周边等部位的陈年垃圾和卫生死角。二是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禁止畜禽散乱放养,一律开展畜禽粪污清理,提倡定点规模养殖。清理村庄内的病死畜禽尸体、废旧农膜等农业生产废弃物,严格按照规定处置,积极推进资源化利用。到2025年,全旗病死畜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88%以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5%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三是开展进村入户宣传教育。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张贴宣传标语,发动农民群众和社会力量投入村庄清洁行动,到2025年,打造示范村25个,评选“美丽庭院”“栓整人家”1200户。实现村庄内垃圾不乱堆乱放,污水乱泼乱倒现象明显减少,粪污无明显暴露,杂物堆放整齐,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村容村貌明显提升,文明村规民约普遍形成,村民清洁卫生文明意识普遍提高,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日渐增强。
责任领导:李俊林
牵头单位:农村牧区经营管理和社会事业服务中心
责任单位:社会事业促进股、农牧业生态与资源保护中心
7.聚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在2022年已有5个全区乡村振兴示范村基础上,集中人财物、产业等要素,每年新打造5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1个自治区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到2025年,全旗创建市级示范村20个,自治区级示范村10个。以点带面、全力推动,形成示范效应。
责任领导:赛音吉雅
牵头单位:社会事业促进股
责任单位:农村牧区经营管理和社会事业服务中心、农牧技术推广中心、市场信息股、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股、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加强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成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股室、各二级单位要将具体工作抓紧抓实,确保组织领导到位、工作衔接到位。要持续抓好嘎查村党组织建设,提高嘎查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做好协同配合。各股室、各二级单位要充分认识做好该项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同时,要加强与各相关单位交流沟通,做好协同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三)强化宣传调度。各股室、二级单位要每月向单位领导汇报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内容要详实准确,及时总结工作亮点、模范典型事迹、优秀经验做法等信息,每周至少报送1篇宣传信息,6月底报送半年总结,12月底报送年终总结。
附件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马 锐 农牧局党组书记、局长
副组长:李俊林 农牧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赛音吉雅 农牧局副局长
郭勇义 农牧局党组成员、派驻纪检组组长
白奋财 农牧局党组成员
成 员:王小峰 种植业管理股股长
郭东昕 畜牧股股长
李圣东 农村牧区社会事业促进股股长
孟建国 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股股长
乌云娜 市场信息与经济合作股股长
王宇胜 农牧技术推广中心主任
高如军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巴雅尔 农村牧区经营管理和社会事业服务中心主任
白二云 农牧业生态与资源保护中心主任
阿斯塔 农牧局综合保障中心主任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自治区党委、政府,市委、市政府,旗委、旗政府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要求,统筹研究、协调推进、督促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