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目录 >  教育局
杭锦旗教育体育局关于抓好2019年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培训跟进指导和成果转化的通知
发文日期: 2019-04-29
打印
保存

各中小学、教研室、信息中心

  2019年杭锦旗基础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培训第一阶段的培训圆满结束,本次培训在教育体育局与首都师范大学的统筹安排下,在教研员的精心组织和各学校的协调配合下,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为了深入实施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抓好第一阶段的集中培训与第二阶段的跟踪问效,促进成果转化,确保培训效果。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请教研室、各学校抓好落实。

  一、转化一批成果

  本次培训共请了12位专家,每一位专家都有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穆倩老师讲的“分散识字法”;焦倩老师的“立体阅读地图呈现法”和“作文互批互改法”;张晓华老师的“走位式”“ 给条法”和“全方位无死角复习法”;吴欣歆教授的“整本书阅读指导法”;张荣华老师的“创设主体情境法”和“整合碎片化教学活动成为大活动”等,这些好的做法都是专家多年成功经验的总结。有的可以直接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有的可以结合实际加以整合运用,有的可以在中考复习时运用,各学科教师要学以致用,逐一落实,改变高耗低效的课堂模式。教育体育局、教研室要把跟进指导作为常态工作,各学校在每次培训结束后,要组织教师认真梳理亮点和特色,交流培训心得,总结培训成果。校长、环节领导要经常深入课堂,在听课、评课中多与教师交流培训心得,鼓励教师把学到的好方法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各科教研组要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同课同构,共同研课,在实践中运用新模式、新方法。教研室要在培训后组织教研员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及时发现问题,在组织教师集体备课时,指导学科教师开展深度的教学研究,通过备课、上课、研课,再备课、再上课、再研课,使教师在打造精品课例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在学习、实践、反思中逐步成长。(2019年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培训各学科亮点特色概述见附件)

  二、组织一项专题研究

  这项工作由教研室牵头,语数英所有学科教师参与,主题由学科教研员从年度课题研究任务和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定。课题研究切口要小,从小问题研究入手,课题组成员要围绕研究目标,刻苦钻研,大胆实践,努力探索,教研员要在研究方法上跟进指导,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积累一定经验,获得一些启示,引发一些思考,每个小课题研究都要撰写结题报告,研究成果在下学期的第一个区域教研活动中展示,届时教体局、教研室积极参与并点评。

  三、开展一次主题阅读

  以学科为单位,在学科教研员的倡导下,集中培训结束后,向所有学科教师推送2本有价值、实用性强的阅读书目,借鉴整本书阅读的办法,以微信阅读交流群为依托,谈心得、谈困惑、谈思路、谈改进,从而达到启迪思考促成长、推动全员读书学习的目标。

  四、工作要求

  跟踪问效是促成果转化,推动工作、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手段。教体局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深化调查研究,完善工作方法,确保培训成果落地达效。教研室要全程引领,全程指导,及时落实工作任务,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对策,解决问题。同时,教研员在每次培训前要加强与培训专家的沟通对接,发挥好桥梁与纽带作用。各学校特别是学科组要将教师组织起来,发动起来,强化工作落实,注重工作统筹,确保每一项跟踪问效措施落地、落实,使培训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技能提升培训,真正成为教学质量提升培训。

  附件2019年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培训各学科亮点特色概述

  

                               

杭锦旗教育体育

2019429

  附件

 学科

亮点特色概述

困惑

小学语文

一、分散识字:分散识字是低年级识字教学形式之一。基本做法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习生字,随课文分散识字。把识字教学包括在阅读教学中,借阅读教材通过词语来进行识字教学,突出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语言规律,寓识字于阅读之中,使识字和阅读、识字和学习语言紧密结合起来,避免了孤立识字的现象。

在教学实践中,其优点:(1)边阅读边识字,字、词、句紧密联系,有利于对汉字音、形、义的掌握;(2)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结合在一起进行,有利于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3)识字与课文紧密联系,不仅适合儿童年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二、立体阅读地图在大力提倡阅读的教育阶段,学生整体阅读量很大,为了让学生对于自己的阅读总量有个立体直观体现,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报听写词语:为强化学生记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扎实掌握,听写词语部分由学生自己根据记忆来报听写,学生自己记得顺序的词,词语基本不会出现书写错误。一改以前教师听写、教师占主导的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

分散识字的进程较慢;在低年级阶段,阅读教材由于受到生字的限制,课文往往篇幅短,内容受到压缩,如何更好地落实阅读课程,学以致用。

   

初中语文

一、整本书阅读教学思路被打开。教师平时的教学局限在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做批注、读书汇报方面,形式单一。通过培训我们看到:针对不同作品特点,可以采取形式灵活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方式例如1.《海底两万里》:绘制“鹦鹉螺”号航行路线图,绘制“鹦鹉螺”号构造图,为尼摩船长写墓志铭,为作品自拟章节名等。2.《骆驼祥子》:用心电图模式绘出祥子的人生轨迹,发祥子的朋友圈,写祥子日记,用文字为祥子画像等。3.《红岩》:选取某一情节,改编成剧本,演出。4.做好书推荐,为书做腰封等。

整本书阅读教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感受到了整本书阅读教学可以有这么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这些方式可以有效助力学生的阅读。

二、教材推荐的整本书大多是经典著作,语文老师首先要做一名阅读者,才能引领学生读整本书。

三、强调有效备课的重要性。备课质量决定课堂质量。一节课好与否,70%的因素取决于备课质量。要求老师们在备课上一定要多下功夫。

1. 统编教材编写理念下,教读课怎么给学生“方法”?自读课如何让学生真正实现自主阅读?需要通过观摩专家的课堂教学来学习体会。

2. 整本书的阅读教学还需持续指导。

3. 缺乏有效的作文教学策略,需要指导。

4. 群文阅读教学缺乏有效教学策略,需要指导。

   

   

  

2019年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培训各学科亮点特色概述

学科

亮点特色概述

困惑

小学英语

一、大情境教学,课堂教学要以整体情境呈现,从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开始教师就要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中进行单词、句型与语篇的习得,最终达成语言在语境中的运用。大情境以主线贯穿课堂。

二、课堂中要杜绝碎片化教学,以往的课堂中教师为了充分的操练单词句型,设计许多教学活动进行反复操练,往往割裂了课堂的整体性,成为碎片化的课堂,教师要尽量避免环节过多,过于碎片化影响学生的思维,要在大情境中设计大活动来打开学生的思维,活学活用,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1.大情境的具体创设方法,需要示范课的引领。

2.杜绝碎片化的教学,那么单词与句型怎么进行语言输入?

初中英语

林平老师的四种导入法为老师们创设有趣的英语课堂开启了新的思路;丰富多样的词汇巩固活动、通过创设语境的语法教学理念让老师们认识到语法教学也可以丰富有趣。

Kirk老师的讲座让老师们明白,组织课堂教学也可以形式多元,适当的用语小技巧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学会了部分语音的正确发音方法。

单词教学,除了让学生死记硬背单词,还有什么轻松有趣的词汇教学方法?如何在课堂上落实单元整体教学的理念?

小学数学

分析教材的思路:多次分析教材,明确编写意图。第一次分析单元目标和本课的目标,找到可能出现的问题,第二次对比不同版本的教材分析找出不同和相同点,第三次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确定教学目标,思考教学设计和策略。

1.如何有效的备课,提高课堂效率,专家能与教师一起备课、讲课、评课,在这个过程中提升。

初中数学

一、张晓华老师提出的“以题带点”,就是先给出一些题让学生完成,在学生完成题的过程中回顾所用到的知识点,教师可以用思维导图 的方式将知识点罗列出来,而不是以往老师先讲知识点再进行做题训练。利用张老师的以题带知识点,这能让学生自己将学过的旧知不断提取而再现,提高复习的效率。

二、张晓华老师提出的“走位式”教学法,即一般以4人为一小组,将学生按成绩优、良、差分三大列,一列为优等生,即让优生以小组形式坐在一起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对于优生来说,经过思考讨论不仅都能快速完成任务,而且还能完成超额任务,对于优生的培养有极大的好处,教师只需在课堂的最后10分钟来关注优生的完成情况即可。中间一列为中等生,也是以小组形式坐在一起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老师一节课主要的关注点在这一列上,深入小组中或在黑板上讲解题(此时其他两列不需要关注这儿,只需要完成自己的任务即可)。第三列为差生,这几个学生不以小组方式坐,是单独坐,老师为这几个差生提前准备了小条(一般选中近几年中考题中的3-5个最础的题),完成一个小条后交到老师这儿检查后再领一小条,老师有记录。“走位式”教学让三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不同层次的收获,我觉得特别适合初三复习课上使用。

对于基础年级的平行班,在运用“走位式”教学时存在问题,因平行班都是中差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高,尤其将差生放在一列上,差生容易出现捣乱现象,对于新授课中差生小条的设计也存在问题,让差生不听老师讲解内容而只完成小条上题也觉得不妥,还需要专家帮我们想想办法。

主办:杭锦旗人民政府
承办:杭锦旗政务服务局